记得读大学的时候选修了一门心理学的课程,当时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很多书,其中就有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后来跑去书店里看,发现太贵了,终究没有舍得买。毕竟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一本书几十块钱真的不舍得。
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能找到很多免费的资源,云盘里的书有好几个T,这些资源如果要买下来的话,估计要好几十万都不止。
有时候想想,一本书到底有多少价值,并不取决于书的本身,而在于能否让你有所启发和触动,能否让你发生改变。
从小到大看了无数的书,然而对我的人生有巨大的改变的,还是高中时读的那些书,像《读者》、《辽宁青年》、《微型小说》、《知音》、《青年文摘》等等。因为那个时候正处于人生观将要形成又尚未形成的时期,思想特别活跃,也特别动荡。每天都有无数的想法从脑海里冒出来。
记得那个时候看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真的很感动。
现在虽然依旧能遇到许多好书,但真正能让自己产生心灵震撼的书却越来也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阅历丰富了,没有年少时的敏感了,还是因为现在的书不如以前了。
年轻时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只书虫,每天都泡在书里,跟那些优秀的作家对话,听他们讲述人生的喜怒哀乐,书写人间的悲欢离合。
与书为伴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充实、最快乐的时光,希望余生能继续做一个书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