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disc测评报告三表分:自然状态、工作状态、压力状态,适用场合多用于职场中人的职业行为特质测评。
经常会遇到父母想给自己小孩子进行测评解读来解决亲子方面的困扰,其实,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出现的问题要在父母身上找原因,从家长测评的角度看亲子关系,而不是从孩子的测评报告来探究亲子关系问题,所以一般不建议给16岁以下的孩子做测评。

这位案主是一位离异单亲妈妈,和儿子相依为命,孩子爸在孩子一岁多离开娘俩,另外成立了家庭,离婚原因没说,据说是对孩子保持着1-2周来看看的节奏,有时忙也会几个月不来,和孩子感情还可以,每次过来就是陪他待一会儿,或者玩手游。
案主基本信息:
1、年龄42岁;
2、参加工作时间2000年;
3、去年7月份开始辞职在家,以陪孩子为主,会帮朋友在公司管理方面做些顾问工作。
4、最长工作经验是HR,但近五年转运营管理,担任小规模公司的合伙人与主要牵头人。
我问她,去年7月份开始辞职在家,以陪孩子为主, 当时有什么特殊情况出现,让你有这样一个选择吗?
案主回复,因作太忙,把孩子寄托管,但有时会到很迟才去接孩子,孩子出现了厌学的初期反应,作业经常做到10点多,告诉我觉得压力大,再加上与公司董事长合作也不是太和谐,所以就想休息一段,好好陪陪他。能感受到案主辞职陪孩子以后,孩子开心很多。案主目前最想交流的是亲子方面的问题,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很易争论起来,特别是看到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安排比较乱时,经常发生争执。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同时也极度缺乏安全感,而单亲妈妈从图表上看,压力状态下,D值接近高位蓝区,压力状态和工作状态相比,关注事的D、C因子均升高,而关注人的I、S因子均下降、目标控制和规范原则变强,遇事变得会很焦虑,同时yeq少了很多对孩子情绪变化的留心,而11岁的小男孩慢慢开始有了主见,他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但妈妈的管束让他不自在,妈妈辞职在家也给了他极大的负疚感。所以,才会造成母子之间的争吵不休。

针对报告内容进行解读后,也给了一些建议:
1、和孩子一起梳理学习目标,让他参与制定、并主导整个过程;
2、告知什么是他做的、什么是妈妈要做的,分清楚边界
3、不要过多干涉、关注,保持一定的距离,要让他知道,当他需要时,你一直都在,但不需要时,会小事情让他作主、大事情你协助他做决策。
4、他是你的孩子,但也是独立的个体,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产生过度依赖,任务本子只是个方式而已,他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案主很认可并且也陈述了她的一些想法:


以上的案例,案主整个沟通很很配合问答,对也有内在自我觉察和行为,对顾问建议也非常认可。
下面两个案例是中止未继续接单解读,一位要求给自己儿子解读、一位要求给朋友。我没有继续,是因为我觉得咨询顾问不是心理咨询师,要有自己的咨询边界线,有作为、有所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