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文2—诗歌中的粘对及韵

七文2—诗歌中的粘对及韵

作者: 城中诗客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07:23 被阅读40次

2律诗有“粘对”的讲究。所谓“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上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的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黏平,仄黏仄,把两联黏联起来。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型,则对句是A型。也就是在对句中,平仄完全是对立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注:出句,古体诗中每2句成一联,上联为出句,下联称对句。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如下面这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tai),

花木成蹊手自栽(za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ai)。

这里“苔”、“栽”、“来”押韵,在拼音中,a, e, o的前面还可能有i, u,u(鱼)如i a, ua, iao, uan, iang, uang等,这种i, u, u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音乐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就够成了声音的回环美。

七文2—诗歌中的粘对及韵

古代汉语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就是现代的阴平(高平调,55)和阳平(中升调,35)。上声(535),去声(51),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康熙字典》里有一首分辨四声的歌谣: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算押韵的。

相关文章

  • 七文2—诗歌中的粘对及韵

    2律诗有“粘对”的讲究。所谓“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上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

  • 第三课

    粘,替,对,及基本格式的变化 主讲/醉清风 各位诗友,大家好。 前两课,我们讲了格律诗的基本认知,韵的认知和注...

  • 【听课笔记】辞赋班第九课:创作技法(7)

    七,辞赋的韵律 1,韵题 2,韵字 3,押韵注意事项 4,格律 1)平仄相对 2)平仄相替 3)平仄相粘

  • 【竹韵格律学堂】第二百九十八课‖诗词创作讲座(七)

    主讲/ 边义老师 诗词创作讲座(七) 格律诗的粘、对、替 1.什么是粘? 粘是指韵句与其后一句(奇数3、5、7),...

  • 学生诗歌写作及互评

    阅读诗作《背影》,感受母爱,学写诗歌,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学生具体互评内容及修改的诗歌在整理中,待续。) ...

  • 杂诗五首,看笑你

    【序】 据说, 现今诗坛对现代诗歌是否要有韵分成两派。无韵派说,诗要说“人话”;有韵派说,无韵不成诗。先...

  • 唐代近体诗的平仄、粘对、对仗、用韵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尤以唐诗为最。孔夫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因此了解...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吟诵诗歌,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译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 第九周总结和下周计划

    本周所学 1.指读、齐读《笠翁对韵》五遍,闪字卡,歌舞。 讲解《笠翁对韵》九佳~十二文 典故及内容。 2.给一年级...

  • 对韵歌(2)

    四 来对往, 去对回, 雨雪对风霜, 松梢对竹叶, 草舍对柴扉。 五 晴对雨, 暑对寒, 天地对山川, 鱼虫对草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文2—诗歌中的粘对及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yx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