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序杂感

读序杂感

作者: 书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18-02-13 01:04 被阅读0次

          拜读了几位大家对《斯文在兹》所作之序,大抵对部长的新作有宏观上的了解,对于具体章节非常之期待!

    读序杂感

          这两天开始拜读先生的《建安纪事》,虽然才读到第二章,但是却觉得很生动,既有历史的厚重,书中的语言极其缜密,治学考究严谨,又不失现代人的世界观角度解读。两章读罢,我果真生发出新的一丝家乡自豪感。

            从上面的序中我能隐约感觉到这本评传定也是充满睿智和现代人思辨思想的。如此多角度全方面创作,起码对于我这种“小虾米”级的读者而言,建议是真谈不上的,但是这两天的拜读,仿佛能理解部长先生的建安情结和爱乡情怀,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先生想把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播出去的强烈愿望。我想先生的两本历史性著作都将把束之高阁,让人望而生畏的建安及朱子文化变得有了人间烟火味儿。

    读序杂感

          作为教师的我,从教育行业也来解读一下家乡传统文化宣传的这件事儿(尽管在宣传部长面前大言不惭地谈宣传事宜可能未免唐突和好笑了,事实上,我的底气也在此处失掉了。但是我想部长应该也喜欢听来自普通民众,不甚了解文化的外行声音。就像白居易每次写诗歌完都会读给老妪听。)乐天的诗歌在彼时能够口耳相传的原因正得于平易通俗,这一点先生在序中也有提及,不再把本土文化包装得“高大上”,而是更接地气。像先生有趣严谨的著作如果能流入寻常百姓家,相信必定也能传播甚远。如果我没和先生照面,可能也不会和《建安纪事》邂逅,感谢一次普通却影响我的遇见。

         

    读序杂感

          在这次遇见之后,我踏进校园图书馆借阅建瓯历史文化类相关典籍,这些典籍设计精美,饶有趣味,启人智慧,却崭新如初、无人问津,和其他文化类书籍一样,难逃孤独积尘的命运。教师不读、学生不读、现在的家长不读、未来的家长也不读,每日与快餐文化饱腹,又怎知传统文化的美味。一个恶性循环圈,周而复始,窃以为新时代传统文化遭遇到的争宠对象是网络,在时下最为流行的手机App“抖音”中,用户呈现低龄化。今早逛了附近用户发布的“抖音”作品,多见中小学生。最令我震惊的是个五年级文静女生,在“抖音”里面撕书本,颇有“晴雯撕扇”之势。同为五年级教师,在刺耳的撕书声中,情感真的蛮复杂。个中缘由,我想最重要的该归咎于文化的断层,由于不传承传统文化,造成好几代人“文化空窗期”。不知道自己从何来,又怎能知道自己往哪里去是最好的未来。正如胡晨奋在《听道》中提及的“民族高贵性”,这些孩子正在一点一滴失去高贵性,优秀因子的血脉正在被大换血,传统文化正是优秀因子的造血干细胞。如若能够像推广普通话那样来推广当地优秀文化,广开门路让大众都受当地文化洗礼,使先生等人的佳作跳出“文化圈”研究的小范围,让更多人受益,特别是孩子。我想一则,不辜负先生三载的良苦;二则,文化精华得以传承;三则,由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以上是今晚看完先生作序后的一些杂感,或偏激、或幼稚、或片面。如果,有一天突然接到上级通知,需要每周上一节建安文化校本课程,我一定是热心参加的那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序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zd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