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在《人的自我寻求》中说:
“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自己。”
我们都知道,目前公认的哲学届经典三问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一辈子也无法探究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但我们至少能够在这纷纷扰扰的人世间行走的时候,始终不要忘记去认识自己。
只有时刻保持一颗认识自己的心,我们才能逐渐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叫醒自己沉睡的内心,改变自己收获美好人生。
【1】
接纳自己。
作家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
“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而是接受。
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孤独挫败,接受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困惑、不安、焦虑和遗憾,
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没有人天生是完美无缺的,上帝在造人的时候,总会给每个人制造出一点缺憾。
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而有的人却始终难以接受现实。
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小时候就对自己不满意,因为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父母木讷寡言,导致他自己也是性格孤僻。
由于不懂得如何结交朋友,作者就这么孤独地长大,为此特意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想要继续封闭自己。
直到在公司的一次培训课上,老师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放大或者掩盖缺点,而是恰当地接纳缺点,让缺点为自己所用,才能真正从内心接纳自己。
一番话让作者醍醐灌顶,从此再也不纠结自己的孤僻,反而更加珍惜独处的每一点时光。
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工作上,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三年后成为公司的顶梁柱,职位 和薪水都让他很满足。
有的人工作能力弱但性格好,有的人脾气大但领导能力强,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无论老天赋予我们什么样的特质,都不要沮丧难过,而是要坦然地接纳自己当下的样子。
正如席慕容在《成长的痕迹》中说:
“人的一生应该为自己而活,应该喜欢自己,也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或者别人怎么想我。”
只有接纳并喜欢自己的人,才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活得更加阳光明媚。
而当我们能够越活越自我的时候,会更加愿意接纳越来越好的自己。
【2】
叫醒自己。
曾有位哲学家说过: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叫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人总有打盹迷糊的时候,尤其是在关乎人生重大选择之时,很有可能迷惘到看不清前路。
想要清晰地选择人生的方向,我们就要不断地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叫醒自己沉睡的心灵。
作家莫言出生在山东的一户农民家庭,虽然从小喜欢读各种闲书,但架不住时代的各种原因,他能读到的书并不多。
日子就在他一边干活一边读能读到的书中慢慢地过去了,直到1976年,21岁的言有幸走进了军营,成为部队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
如鱼得水的莫言,终于可以如饥似渴地读书了,三、四年的时间里,他将图书馆里的1000多本文学书籍全都读了一遍。
不仅如此,莫言还阅读了不少哲学和历史类的书籍,不断充实的阅读过程,逐渐叫醒了他内心的那颗写作梦想。
于是,莫言开始拿笔写了起来,直到1981年5月,他的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文学双月刊《莲池》上。
自此,莫言开始了笔耕不辍的文学创作之路,从《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到《红高粱》的轰动文坛,再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的写作路越走越开阔,写出来的作品更是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最新的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更是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从懵懂到成熟,我们总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摸索时间,能否找得到人生的方向,就看能否唤醒内心的最深处的想法。
就如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说:
“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
当我们能够多沉下心来,安静地聆听内心的声音,就能够尽早地确定人生的方向。
依照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做出来的选择,会让我们更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当然也会收获更多。
【3】
改变自己。
瑞士哲学家亨利·弗里德里克·阿米尔在《日记》中说:
“五十岁之前,世界是我们为自己描绘的肖像的画框。”
人活这一辈子,能活成什么样子,全凭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
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时候,才能不断改变自己的处境。
曾有这么一个人,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因此每天坚持写500字。
虽然他很勤奋,但写了很多年,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甚至连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但是他没有放弃,依然咬着牙坚持写,直到29岁那年,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他多年来坚持投稿的刊物的编辑。
编辑跟他说:“看得出来,你是一位非常努力的青年,但是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 过于狭窄,生活经历过于苍白。”
本来已经心灰意冷的他,却听到编辑的下一句话说:“但是从你多年的来稿发现,你的钢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原本执着于写作的他,毅然选择了改变,开始专心练习硬笔书法,果然进步非常快。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的他已经成为硬笔书法名家了,他的名字就叫张文举。
试想一下,如果张文举一意孤行,始终不愿意改变人生赛道的话,现在只会多了一个失意的写作者,却少了一名出色的书法家了。
人生那么长,选择那么多,走错了道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改变自己就好。
有句话说:
“世界上最好的保鲜就是不断进步,让自己成为更好和更值得爱的人。”
一路前行的过程中,想要一直进步,就不要局限于已经走的路,而是要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当我们能够适时改变自己的时候,未来就一定更加值得期待。
【4】
作家林清玄说: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
我们终其一生,都想要追求理想中的生活,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但理想与现实终究是不一样的。
只有从现实出发,接纳当下的自己,然后叫醒内心的自己,最后改变自己的一生。
到那个时候,我们才会明白,原来理想的彼岸并不遥远,只要用心就能到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