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快速发展的年代,中秋节也变得截然不同了,通俗的讲,就是变味。可能也只是城市与农村的不同对待,也可能是时间让我的成长改变的变迁。
在我印象中,14岁前的我,待在落后的农村,也是我如今迫切想念的故乡,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里,思念故乡的情感油然而生。可,学业阻挡了我的步伐,忙碌也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借口。
古时,也有许多诗人借中秋对亲人的思念。
家喻户晓的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古代,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可以比拟春节。中秋的月亮可以抒发许多感情,睹物思人、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的一贯作风,可不知在现如今,月亮、中秋节对我们有和“牵扯”呢?
相思在我小时候那时的中秋节,每个地方都有习俗,我们江西中秋节也有习俗,我们的习俗就是烧宝塔,在我们的地区称为“烧瓦子灯”。在中秋节的赶集时,奶奶都会去集市上买好中秋节晚上的果子,各式各样。对当时的我们小孩来讲,这就是丰盛的“晚餐”,度夜的夜宵。在吃晚饭前,我跟同伴们会约好,吃好饭在哪里集合,带上自己家买的那些果子,找一个好点的赏月地点,盘腿坐着,吃着自己的美食,看着那圆圆而皎洁无暇的月亮,美好幸福却偏偏缺了点什么。缺少了远在他乡的父母,我们看着月亮睹物思人,我相信他们也是如此。相思是会“传承”的,从古至今,从未改变,只是改变的是时代。
现在,跟爸妈在上海,而今天就是中秋节了,现在思念转换了。思念久违的故乡,思念慈祥的奶奶。在我的心里我就知道既然是过节,那一家人就应该在一起吃饭,可能是我比较传统。如果不是这样或则来了其他不是很亲近的家人,我就会感觉很别扭,感觉是一个不开心的节日。
中秋的中午,舅舅因为学校的事情回不了家过节,爸妈就让舅舅过来过节,他在的学校离我家不远,也就三四分钟的路程。当然他是我亲舅舅,是我的亲人所以很开心。吃饭的时候,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舅舅在这样的一个中秋节讲了许多事,真的让我顿悟。
总结就是在上海拼搏不易,失败很简单。成功没什么好说的,失败才是主要。
以往的中秋都是那么的平淡无奇,虽然还是那么的快乐。但对于这样的一个中秋,一次就好,我认为过多的言语,终将是废话,第一次总是美好的。
细谈一下现在我所认识的中秋 在这中秋节,在这上海里。还有许多人在工作上奋斗、努力,就算是本来要团圆的中秋节,也在岗位上。中秋节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过的上的,像在一线的警察、消防员、医生等。有家不能回,只能在手机,电话上送上真挚的祝福。
偶发现,现在吃月饼只单单是一种形式,连月饼的包装都要做的那么的奢华,那么的清新脱俗,都要跟上时代。月饼都成了贪官的来往,月饼只是一种形式了,不仅只是中秋节这样,像端午节。以前一到端午节,我们期待吃到粽子。而现在上海到处都可以随时买到粽子,不管你是否过节,而粽子就摆在那。本来一年期待的一次端午节,就这样变味了,期待的是放假。而现在的月饼贵也是贵在包装上,过度的包装让月饼变味了,这也是商家的“投其所好”。
节日都随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味了,我希望的是,节日的文化不该如此。
现在的月饼,都是家家堆积太多了,所以就互相送,用这来表达中秋节日的“礼尚往来”。以前,月饼都是一个人吃不到几个。而如今,多到要吃好久,多到要扔掉,多到有工厂用去年的月饼从新加工,再来买 。城市发展的快,人的需求也大了,但过多就成铺张浪费了 。我不敢去想象在我们的祖国每年要浪费多少月饼,而且月饼保质期本身就不长,就更加浪费。
满足过多就是多余,请做好自己,不要让浪费成为浪费。
祝各位中秋节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