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早,看到王钢老师的公众号更新了《也许差距永远都在,但是总要做点什么》,起先很是不理解:城市多好啊,回乡下对于我来说迫于生计,为了工作。
更多的疑惑:一个省城的名师怎么会想到去我们这所偏远乡村小学?不明白放着在城市里优越的教学环境,优质的教学资源跑到乡下?读了这篇文章后所有的疑惑有了答案。
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题目的时候,或多或少有些伤感,一口气读完一遍,课堂上默不作声李卓蕊,总是喜欢给老师分享零食的张锦玉,都出现了在王老师的文章里,忍不住又读了一遍,或许因为我的学生在这里面。
或许我想通过王老师的角度再看看他笔触下我的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第二遍读完忍不住留言发声:
初来这个学校的时候,更多的是感慨,
感慨之后的我即可行动起来:
把之前申请的故事田哲学故事整本书共读上起来,
把《日有所诵》上起来,
把彩虹花诗配画课程上起来,
共读,共写,共画,
和孩子们一直在共同学习的路上,
一年的时间或许改变不了什么,
但我仍然期待阅读的种子植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期待他们的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有阅读为伴。
正如王钢老师所言:也许差距永远都在,但是总要做点什么。
因为yi情,我的支教一年时间也被缩水了几乎是半年的时间,虽然一年的支教时光不够完整,但尽力而为之,经典诵读课程,整本书教学,蓝信封邮筒活动,犟龟杯儿童诗征文……
此时此刻想起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
旁边的人问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了大海。
每个学生都是一条“小鱼”,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都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那么,教育的春天将无处不在。教师的行动,哪怕只对一位学生的发展有用,那也就是是有价值的了。
二月和三月匆匆而过,回首这两个月的经典诵读课,是我自己太着急了,还好一周一首时令诗古诗做得踏踏实实,故事田哲学故事学习了两个主题:一个自立,一个诚实,孩子们都还能理解故事主题,并且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今天提前体验了一把老年生活,和母亲跟着他们的舞蹈团队一起去摘草莓,不到半小时的车程,看他们表演节目,拍照打卡,阳光下的草莓园更是其乐无穷,草莓随便吃,美照随便拍,简单的快乐,老有所乐,简单的快乐永远与无关年龄。三个团队都是各有特色:拍打操,健身舞,健步走,每一组都有自己的独有的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