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了篇流水文《今天难得老妈凑齐了5姐妹》,早上远在秦皇岛的大舅妈发来一条语音,听得出她激动了。
她说表姐发了这篇文给她看,看得她都流眼泪了,感叹大家能聚一聚真好,最后又听她长吁一口气,哽咽喊出一句:真想这些姐妹们。
我一听,不禁眼眶也红了一下,大舅妈也是真性情,我想干脆写点跟她有关的,发给她看看。
事实上这个号上写的小作文,连我父母都不知道。
一、
我一直都想着自己上辈子也许是个北方人,因为我有北方情结,从很小的时候。
我很羡慕那样的场景:一家人齐齐整整围坐热乎乎的炕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夹着冒着丝丝热气的饺子。
炕边的磨花玻璃窗外隐约飘着大雪,院子里白茫茫一片,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辣椒、黄玉米。
那是非常祥和安定的一副画面。
这样的画面,大概是因为从小看《故事会》,看《火炬》,我总是无意中关注北方生活的描写,心里种下了种子。
因此,第一次知道大舅妈是北方人,我很高兴,特别想问问她那边人是怎么生活的,因为她,代表了我心目中向往的远方。
但奈何自己年纪小,懂得也不多,也不知道能挑起啥话题,我甚至并不清楚秦皇岛在哪,而且自己也比较腼腆,并不太敢主动与大人攀谈。
但大舅妈总爱笑眯着眼,乐呵呵的,总爱说“好,好”……身上洋溢出一股热情,这是当时我接触的严肃的上一辈身上所缺少的。
一种非常外露的情感。
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她在外婆家,在外婆的潮汕四点金的屋子里,那张红木桌上,包了一顿饺子,饺子的馅很饱满,个头也大,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北方人亲手包出的饺子。
二、
工作后,我问过我妈有什么心愿。
一个,她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一直觉得自己这辈子得登一次长城当一回好汉。
另一个,她说想去秦皇岛看看大舅他们。
2019年我终于带上她踏上了去秦皇岛的高铁,老妈那激动的心情,我非常明白。
而我,也在大舅家的屋子里,不仅吃上了自己喜欢的炸酱面,还吃上了他们亲手包的饺子,吃完这两样,顿时觉得此行圆满了。
那时大舅妈,已经是近80的老太了,因为眼睛怕强光,大多时候戴着浅色墨镜,但依然乐呵呵的,兴致挺好。
老妈说大舅去了秦皇岛后第一次带舅妈回去探亲时她才18岁。
她说本来当时她正在做一对小玩意,具体是啥我还真说不出来,大概就是那种装饰蚊帐钩的小球球。
里边装一颗乒乓,外边用铁丝装饰裹成,下边还要接两条流苏。因为她没钱,当时找邻居借了一块钱去买的流苏。
她说本来那对当时是准备送给二舅结婚用的,但因为当时她在家总跟三姨吵架,那会儿觉得每次二舅都偏帮三姨,一气之下就刚好把这对送了大舅妈。
她还记得大舅妈走的时候,还搜了下自己的裤兜,然后把裤兜里有的一块多钱掏出来塞给了她。
而大舅回老家,也会去田里帮忙干活。
等到他们小住几天回去后,老妈觉得心里特别空,有时会呆呆地看看天空,也会在田埂上痛哭。
甚至她还曾经偷偷跑去大巴要经过的公路上,想着拦公车。
我问真让你拦下,你想干啥。
她说也不知道能干啥,就是脑子一热想着有没有可能再见一面。
三、
我就问,怎么你对大舅他们有这么深的感情?
我妈一时语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她说那会儿自己在家一直觉得爹不疼娘不爱,大舅妈见着她总是特别热情,嘘寒问暖,笑嘻嘻拉拉手,让她感觉到很温暖。
那会儿大舅妈先后生了三个孩子,听说得请人看娃,如果当时需要她去帮忙带娃,她是愿意的。而且如果她那会儿跑出去,也会比她待在家里好。
一切都是命,她给自己的总结。
以我的了解,我妈确实是自小缺爱的姑娘,别人对她一点好,她就可以肝脑涂地。
这几年跟老妈聊天,有时发现她对往事的回忆已经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有些事自己忘了,有些事自己也说不清原因,很多时候也辨别不清自己的情绪。
但我一直就是猜想,老妈十个兄弟姐妹里,外公外婆实在没有余力顾及到每一个,又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老妈排在第四,很自然是被疏忽的其中一个。
而老妈偏偏本身是姐妹里比较憨直热情的,也很向往外边世界,可她成家后却最终被框在了一方小小的家庭里,干着自己不喜欢干的事。
远方是什么?远方有什么?在现实的磨砺下越来越模糊,可能年轻时她就多想跟去,但她不敢说也不敢想,也想不太明白,此后秦皇岛也许成为了一个象征的意义。
想来,要感谢大舅妈,曾经无意中温暖过那个远方的乡下姑子,给她生命中带去一束微光。
而老妈曾经一度以为外公对她没什么所谓,直到后来,认识外公的邻居对她说,外公曾经吐露过,四女儿嫁出去后,他是最不习惯的。
老妈听到这句后,甘之如饴,足慰余生。
一个人,终将与往事,与命运和解。
而老妈与大舅妈的情缘,如今还靠一个微信牵着,偶尔发点吉祥图,偶尔发点“重要通知”。图片
大舅妈告诉她阳了最好别吃药,大舅妈说最近车厘子有风险,我妈都奉为圭臬,甚至超过对我这个女儿的信任。
或许,我也期待,她们还有再能会面紧紧相拥老泪纵横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