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通过自己直观了解到的一些外在信息来给某个人进行“画像”,比如外貌、学历、谈吐、性格等。但其实,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莫过于“人”这个看似简单却十分难搞懂的个体系统了。
记得2016年的时候,所在部门入职了两位新同事。他俩属于前后脚进来公司,都是当年的应届生,其中,同事L在7月份入职,同事F是同事L后来推荐入职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俩是同学,大学时是室友,而且也都是98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
除了他俩,部门其他员工都是3年以上的,难得有新鲜血液注入,领导自然是很重视对他俩的培养。因此,很多大型的任务和出差,都会带着他俩参与。
半年的时间里,同事L成长迅速,很快就能独立完成一些常规工作任务,而且正好参与到一个千万级的大项目里,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同事F也非常努力,基本上每天都是办公室最后一个下班的,遇到问题也会去钻研,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似乎对于当下的工作并不是很胜任。有好几次讨论方案时,领导当面批评了同事F的方案。看得出,他压力非常大。虽然,我们都有些同情他,但说实话,他写的方案的确不太好,可以说是很差。
慢慢地,领导开始根据他们俩的能力,调整各自匹配的工作。但怎么说呢,在大型企业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工很细,整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即便说,编制的方案方向和内容不一样,但其实底层思路都是相同的。所以,又过了一段时间,同事F还是觉得很吃力。而此时的同事L,因为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赏识。迫于公司“优胜劣汰”的考核制度,领导慢慢开始考虑对同事F的淘汰,同时也开始考虑对同事L的提拔了。
只是,快到第二年年中的时候,同事F考上了某省级事业单位,主动提出了离职。我记得当时同事们都很惊讶,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同事F的能力是不太行的。然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通过直观印象,就可以进行全面评判的。
后来,没过多久,正当大家都认为同事L有极大发展前途的时候,同事L也提出了离职。他去了另一家上市公司。目前,这两位同事的事业都发展得不错。
同一份工作,差不多同样基础的人,从同一起跑线出发,产生的效果却是大相径庭。不得不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势所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或评价,都是不够客观和全面的。
当然了,正如我们自己在别人眼中一样,可能不同的人,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只是每个人展现出来让别人看到的地方不太一样罢了。我想,这大概也是从某个角度所说的“人生而平等”的原因所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