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在我小时候,如果我发脾气就会受到惩罚;如果我哭闹,大人就把我塞到我的房间里,并告诉我不许哭。我记得有时候只是高兴和嬉闹,也有人告诉我别疯,安安静静的。
咨询师:所以很小的时候你就懂得,你的情感会招来麻烦。
分析:咨询中,来访者会经常讲到一些她和一些重要他人的一些事,这里面会涉及到咨询外的第三人所做的一些对来访者有影响的一些事,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聚焦来访者对这些事的看法,他的认知和情感,而并不是去品评咨询外的第三人行为的对与错,也就是,我们假定这个外在的因素是不变的(事实上我们本身就是无法改变别人的),在此基础上,再来看当事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也就是我们始终要盯住来访者怎么看,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这些问题。
来访者:每当我刚刚开始要感受到什么的时候,就什么也没有,或者弄得像一团乱麻。就这样,我认为自己没有权利感受愤怒、性欲、欢乐、悲伤或者什么的,我只该做我的事,好好的,不要有抱怨。
咨询师:你仍然相信,把你的感受封闭起来,不表露他们,这样更明智一些。
分析:在咨询中,我考虑来访者的问题是怎么形成的过程中,我总是会被来访者牵着去外归因,而一旦外归因,就会分散精力在环境及咨询以外的人身上,这是应该克服的。还是那句话,我们要不管外界环境,而要去关注他这个人。
来访者:对!尤其是对我丈夫和孩子们。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说,你不让他们知道你内心的情况。
分析:仍然是聚焦在来访者身上。
来访者:呃,我对他们会对我的情感有兴趣这一点太没有把握了。
咨询师:好像他们的确不在乎你内心的感受。(此时,当事人哭了),此刻你感到了某种东西(当事人继续哭,一段沉默)。
分析:这句话如果让我来回答是有困难的,我体会了一下,当时,第一个进入我脑海的念头是觉得,她这样认为是与她一直以来封闭自已的情感是有关系的,她封闭自已的情感,不让别人知道,然后她自已内心又感到难过和绝望,觉得好像所有的人都对她的情感不感兴趣似的。如果是我,我可能会问,你是如何获得了这样的一种感受呢一一目的可能是想去让她看到,她这种想法不一定正确,下一步可能会继续往“你有和丈夫孩子交流你的感受吗?他们是真的不关心你的感受吗?”的方向奔去,这样以来,事实上是会有一种反驳和对质的感觉,虽然有可能让当事人看到他平时没看到的内容,但真实的情况也可能会让她感到一种理屈,不那么舒服。但咨询师的回答“好像他们的确不在乎你内心的感受”,是继续跟着来访者在她的世界里行走,并且把她往情绪的路上推了一把,咨询师的同感理解让来访者的情绪一下子就出来了,具体表现就是哭了,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和玩味的地方,总之,在这里,咨询师可能都会看到她身上的问题,但高明的咨询师在于,他会继续跟,并同感理解她,以让自已看到来访者一个完整的思考路径,而初学者却往往想过早地去跟她探讨她这个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导致看不到来访者主观世界里的那个完整的闭环,也最后完全无从知道,在她的主观世界里,在她当下的认知中,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和影响究竟有多大?同时,我们也还要看到,在本句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词“好像”,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否定意味,也值得探究。
当事人:我感到好难过,好绝望。
咨询师:你看,现在你能够感受,也能向我谈论她。
在会谈中,当事人常常习惯于谈事情,谈别人,谈要是......就好了,而有意无意的忽略自己的感受,咨询师则力图选择性的注意他的内在感受,无形也使会谈集中在探索情感体验上。
今天最大的一个收获是,要尽可能多的陪来访者在她的感受里多待一会。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像我们这种平常要求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人,平常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容许我们自已以及他人细细地品味自己的感受呢!不过,知道了总归是一件好事,知道了就是新的开始,就知道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但是,知道还是第一步,如何做到像娴熟的咨询师那样有效地去推动,仍然是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