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14418/d876ec34b30ff7a4.jpg)
巍巍秦岭横亘于中国中西部,东西绵延1600余公里,是中国地理和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自古以来,秦岭作为关中的屏障,多次阻断了兵燹之祸对关中的侵扰,成就了关中的繁荣富庶,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使关中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但秦岭也阻断了南北交通,成为秦蜀之间的天险,连诗仙李白也不禁发出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打通关中与汉中和四川的往来运输通道,古人面对重山阻隔,没有裹足不前,而是以大无畏的探索精神,沿着河谷,穿山越涧,发挥智慧,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打洞、架木铺板、修筑栈道,开通了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道路,使秦蜀之间联系更为紧密。
褒斜道作为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开凿早、规模大、沿用时间长,从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历经秦、汉、唐、宋,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典故和千古佳话。褒斜道南起褒谷口(今汉中市大钟寺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县、岐山交界处斜峪关口),沿褒斜二水行,贯穿褒斜二谷,连通了现在的留坝、太白、眉县等县,成为关中到汉中的黄金通道。
褒斜道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道路之一,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在交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褒斜道的开通,改变了南北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把西北和西南连成一片,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同时,褒斜道对于物资交流、发展生产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关中和汉中、蜀地同时成为经济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此外,褒斜栈道修造工程也是交通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栈道历史最悠久,工程最宏伟,特别是运用“火焚水激”开石法,凿石开道、凿石穿梁建阁、开凿石门隧道等在国内外都是最早的,体现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探索精神和无穷智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的姜眉公路起于汉中市留坝县姜窝子,经过太白县到眉县,全长 170余公里,基本上沿着褒斜古道的线路修筑而成。整个工程开挖隧道 7条,建设大中小桥梁 44座,涉及路基土石方 660多万方、防护工程 44万多方,使得整条公路更为方便快捷,是由关中通往汉中距离最近的一条汽车公路。再加上实施了美化绿化工程,如今的姜眉公路已成为一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美丽公路,所经之地,既有岭南秀色,又有北国风光。在姜眉公路上行驶,有一种“车在山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往日隐于深山的奇峰怪石、绿树野花等景致纷纷呈现美丽姿容,太白积雪、斗母奇峰、青峰雾瀑、桃川曲流等美景尽收眼底,而路边的栈道板桥则见证了曾经的金戈铁马,衙岭公园的退兵亭似乎还在讲述着“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亦真亦幻的故事,让人一路徜徉于绿色美景中的同时也可品味历史,追古抚今。姜眉公路也是一条致富路,它改变了山区的落后面貌,让山区群众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这与褒斜古道作为经济通道的作用一脉相承。
有路才能发展,有路就有希望。褒斜古道见证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面对艰难险阻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今天的人们沿着褒斜古道修筑姜眉公路更是对这种进取精神的传承,既是生存的需求,也是发展的需要。其实,无论前方是山峦阻隔还是激流险滩,只要心中有梦,脚步不停,就没有过不去的沟和坎。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仍然在路上,但只要选准路、修出路、走好路,就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14418/ec17262fbb14f259.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