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在学习清单里收藏的专栏多了很多,听音频成为了知识吸收习惯。
比之于读文章,听音频显然是一种心流,只要不按暂停键,我就可以持续的听下去。一个音频接着一个音频,知识像流水一样往大脑里灌输。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音频是可以倍速播放的,于是从打开倍速阀门那一刻开始,从此回不到正常的语速了。
大脑对倍速的适应能力,超越了我的想象。我从1倍速到1.5倍速,非常容易适应。而后尝试2倍速,开始明显感觉有点吃力,可是听了不多久,好像也能接受了。后来开始拖到2.5倍速,感觉似乎到极限了。
罗振宇从乌镇互联网大会回来后,在得到例会直播上谈心得,忽然爆料说百词斩的CEO是用5倍速在听书。
5倍速,天呐,这是一个量级的词汇。当我听到这个词时,吃惊竟然世界上存在这样的人。
于是我也尝试让音频拨动到3倍,4倍速。得到APP只能支持3倍速,mxplayer播放器的极限是4倍速。我用4倍速啃了10多本书的音频,对大脑的专注的确带来和很大的挑战。一开始什么也听不清,后来慢慢的能听出一些通俗的词语,再后来也能分辨出一些连贯的句子了。
但是大脑也竟然奇迹般的适应了4倍速的播放。适应,就是表示我可以在4倍速的情况下轻松听懂一本书的内容。
倍速播放后的体验
不过,大脑的思考时间是远远不够用的。可这并不影响我顺利听懂。那么这样是否有意义吗?
如果一本书正常听完是20分钟,4倍速条件下我可以5分钟听完全书。那么同样20分钟,我可以把同一本书听4遍。问题是,你认为20分钟听一本书吸收和记忆的高效呢?还是20分钟把一本书听4遍后吸收和记忆的更高效?
重复才是记忆的最佳策略。在听书策略上也不例外。
可是我是在知道极限的边界后,才意识到可以做到如此倍速的策略。
我用其他播放软件尝试过5倍速播放,我发现,短时间很难提升了。而且5倍速条件下,音频明显会跳过很多内容,这是在技术上音频快速后必然导致信息损失。
但是我还意识到一个有趣的事实。
当我把知识音频看得不是那么敬畏时,在5倍速的背景下依然可以吃到主要知识精华的。然后继续提高,用6倍速,7倍速尝试,还是能吃到一点,但是效率开始大打折扣。
在4倍速下,可以连贯的接收音频所有内容,5倍速之后就开始会有信息接收损失。人的大脑竟然也如同一个信号接收器在处理这些音频信息。当信息处于连续传递时,大脑也会适应这种连续传递的节奏。吸收和传递可以慢慢达到同步。
我们用眼睛看书时,是不连续的信息传递。看完一个篇章,很可能大脑会回忆思考一下刚看过的东西,试图把前面的消化吸收,而后继续看下面的内容。这样就是接受信息和吸收信息处于一个非常延迟的效果。而在听书模式下面,音频信息是一个连续的传递状态,大脑从接收到吸收中延迟是被大大压缩的。如果延迟太大,那么就很难听懂音频的内容。
音频在倍速模式下,延迟时间更需要被压缩,趋近于同步。
譬如在3倍速模式下,我在听到一段文字是,基本上马上能get到整段文字的精要内容,并且已经开始准备接收下一段的信息。
而在4倍速下,如果要保证毫无损失的接收所有信息,那么在听到一段文字后,只能刚刚做到吸收,但无法产生准备接收下一段信息的意念了。在这个倍速下面,信息接收和信息吸收达到同步,连续的信息传递推着我连续的信息吸收。
当然,这种能同步的效果,是训练后后的结果。一开始,高倍数下听完一本书,也是云遮雾绕不知道刚才都听了一些什么。
挑战5倍速的体验
对我来说,似乎4倍速已经到极限了。我是否还有必要挑战5倍速呢?
前面说过5倍速会导致信息传递损失,那么接收和吸收必然在损失的基础上再损失一些信息。这样效果还会好吗?
可是挑战之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惊喜的事情。
当我全神贯注的5倍速听书时,大脑可以根据我的本能兴趣,敏感的自动捕捉信息的接收点。也就是说,大脑可以自动有选择的处理接收信息:哪些接收,哪些忽视。于是一本书在如此倍速下面,完全由大脑来掌握可以吸收什么精要信息。这个过程是来源于此前对信息吸收的训练效果。
又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疑惑了。如此学习知识,有意义吗?
在当下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常规接受知识的手段其实已经无法满足增量需求了。无论是通常看书和正常速度听书,都只是1:1的接收知识。现在的技术手段可以让我们5:1的接收知识时,为何不去需要拥抱这种变化?
这算不算技术变革必然导致的人类进化?
暂无需推到自然选择,其实我的体验发现:做到倍速播放的本质前提,就是放下对知识的敬畏心理。那些死的知识都不是知识,只是一些信息的存储和堆砌。只有用活的知识才是知识,才是我们得以生存发展进步的粮食。
用活知识,至少需要知道世界上存在那些知识。
在知识增量中,知道“有”,是第一步要做的。就像《五商》的刘润经常说的口头禅:你以为的顿悟其实是别人的基本功。
快速学习的价值,首先就是解决有的问题。
之后到用起来,自然不是快速学习所能一步解决的。反复,细读,深耕,研究,活用,这些就要开始用上了。
不要刻意追逐倍速播放
当大脑适应倍速播放后,适应度有时候真是不可逆的。比如让我再回到2倍速或者3倍速,我会感觉信息密度不够,听的有些乏味。有时候因为某些平台技术的滞后,只能选择1倍速的播放,我会失去耐心。有时候还会想用各种技术手段强迫平台支持我的倍速需求。
后来我听一些现场讲座也感觉到信息密度的乏味了。一些讲座者,习惯慢悠悠的语速,让我感觉像是被他强迫扼杀时间。有时候听朋友面对面交流,也会失去某种耐心。恨不得有一种播放键能让时间倍速起来。
这种追逐倍速的体验,就表现的有点过了。
并不是所有的音频都能在倍速下享受的。
比如,有一次我偶然听一首音乐,意识到音乐倍速后就失去了任何享受了。倍速后的音乐就像一张受潮了磁带,听上去真是一种噪音和折磨。必须控制在正常速率下面,慢慢欣赏。这就是必须要慢下来的价值。
当我把倍速音频公开播放时,身边的朋友就会觉得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噪音,尽管我还自得其乐。但是由于高度集中,也失去了那种背景音陪伴而言其他的乐趣了。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适应的倍速习惯,听到并吸收才是最需要的,享受你所能吸收的知识,以及付出你可以承受的时间成本,这一切都需要从体验和行动开始。
只是我们对知识的吸收,最大的代价都是时间成本。平衡你的倍速习惯和你所投入的时间成本,这将是你对知识吸收的一次崭新体验。
作者:曹涛CT,产品经理,互联网追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