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说自己对读书馆、阅览室熟悉,因为一进入这个大宝库,那么多的分门别类,你只会在自己过往的认识地图里去寻找想要的书籍,那只是小小小小的一部分而已。
今天傍晚带了一个幼儿园大二的娃。下雨天,图书馆、阅览室应该是消磨时间的地方。后来发现:这是图书馆奇妙夜的开始。
首先,7岁娃的语言和心智,与奔五大婶的固有意识的碰撞,总会有很多新的角度。
我认为娃应该喜欢图画或绘本,在阅览室找到《漫画》,娃说:这些我看不懂,也不喜欢,我想看自然的。
我不明白“自然”是指什么?是照片,真实的?还是模型?
他不理解“模型”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所以,我一直好奇,7岁娃在大学阅览室能看到什么?
《漫画》,其实是更多漫画流派或技巧。同样,《摄影世界》也如此。我所认为的儿童是“读图”的,其实很多杂志的图都很有专业特点。
娃说的“自然”,大概指“动物世界”。后来在“犀鸟”保护的纪实片篇里,他的目光停留下来,并对“赤狐,岩羊”等进行了指认。(交流是达成共识的途径)
一个“变脸”的手术过程组图,脸皮掀下来,我表示很恐怖,有点恶心感。娃的眼睛里没有任何不良情绪,也许对于他来说,和玩具无异。(成人解读里自带情绪。所以,保持好奇,有时是个伪命题。)
记得儿子最早在读书馆是从二楼的儿童书籍开始的,发现已经换了艺术设计类。于是带他去电子阅览室。小心思是:这里可以找几本国外的小说,说不定电脑里可以找到他的兴趣点。
如果不是娃说:这是中国,这是世界。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留意墙壁上的地图。(我们所看见的只是心中所指,而不是眼睛所向。视而不见,是心不在。)
娃能说出很多中国省份的名字和准确位置。我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认识字!娃很自豪。(当然还有信息和技术。)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学地理,把中国各省份弄明白,还是花了不少时间的。现在7岁娃可以做到。(千万别在孩子面前装,可能过去懂多少,现在就成为限制自己多少。open,不是空话。)
娃在书架上找到《**鲸鲨》,是恐怖小说;还有《狮子王》等动物名称为书名的书,但内容都是文字。
一个不经意,发现了这本《恐龙》,我很奇怪,有这样的图书形式--折叠式,摊开是长长长长的一页图。它竟然藏在小说的架上,或许是日本作家,所以归在这个架上。
娃说:可以买回去吗?
我说:可以借回家,然后看完还回来。
娃说:那我要看十个月。
我笑了:这是真爱。同时,也有小小的成就感:终于在大学图书馆,和幼儿园大二娃的旅途,协助他找到他的最爱,也让我有很多新的发现。
图书馆,永远充满奇妙色彩。不信,试一试。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170天,坚持锻炼158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