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人对范畴的关注反映在语言上。
东亚的语言是高度“语境化的”。
比较突出的就是一词多义,因此要想理解这些词,就要了解句子的语境,英语单词相对来说,意义比较明显,另外讲英语的人也很注重使每个词每个句子尽可能少的依赖语境。
2、语言人类学家希斯证明美国的中产阶级父母有意尽可能的使那些对孩子们讲的语言脱离语境。
3、西方语言是人们专注于与背景相对的物体。
4、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
5、汉语、日语、朝鲜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6、对于西方人来说,行为的实施者是自己。
7、对于东方人来说,行为是与他人有关的东西,或者是各种力量斗争抗衡的结果。
8、语言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和本杰明.沃尔夫看来,语言间结构的差异反映在人们习惯性的思维过程中。
9、能说两种语言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配位型”双语者和“复合型”双语者进行区分。
10、“配位型”双语者就是那些在生活中学第二语言相对比较晚的人,并且第二外语的使用也仅限于一些固定背景。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世界在头脑中的影像在一种语言中与在另一种语言中是不同的。
11、“复合型”双语者就是那些第二语言学的比较早,并且在很多背景下都使用该语言的人。世界在这些人头脑中的影像应该是融合体,因为这两种语言并不是为不同的功能而使用的,或者说并不是不同的背景专用不同的语言。
12、如果语言的结构特征会产生不同的思维过程,从而使语言产生差异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即便是复合型双语者,在用英语测试和用汉语测试也会用不同的方式组词。
13、英语比汉语更能促使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世界。
14、配位型和复合型双鱼者之间的差异也表明文化对思维有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影响。
15、语言的影响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但是只适用于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配位型双语者。在用英语测试或用汉语进行测试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是不同的。
16、只要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表现形式结合在一起,那么语言的确会影响思维。
17、相对于西方人来说,东方人更多的是从各种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而西方人更倾向于从可以归入各个范畴的静止物体来看这个世界。
18、育儿的习惯在产生这些不同看法方面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东亚的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引向各种关系,而西方的孩子们其注意力被影响了,各种物体及其所属的范畴。
19、语言至少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方面起到了作用,或许在稳定贯穿人们生活的不同,倾向性方面起到了作用,实际上在促使人们从范畴或关系方面来描绘这个世界方面,语言的结构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20、西方人脱离背景、强调物体,东方人关注整体和各种关系,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推理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