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年

作者: 风月没边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22:46 被阅读21次

    小时候,对年的盼望是进入腊月就开始的。

    过年,不仅意味着假期,还代表着零食、玩具,代表着压岁钱、新衣服。

    这种盼望,一天比一天强烈。

    临近寒假的前几天,板凳也坐不住了,书也无心读了。期末考试?管他呢!考不好大不了回家挨顿揍,年还是照过的。即使捧个鸭蛋回家,只要脸皮厚,使出来软磨硬泡的功夫,该有的零食玩具还是会有的。

    最后一节课的铃声终于响了,愣头愣脑的孩子们,如脱缰的野马,从教室飞奔而出,将老师叮嘱的声音远远地抛在身后。

    寒假作业是最恼人的,厚厚的一本,让人望而生畏。在零食和玩具“极大丰富”的寒假,想要抵挡住诱惑安心写作业,这感觉,比坐在教室里上课更要折磨人。

    可怕的寒假作业

    再说,假期里办年货、搞卫生、走亲戚,好玩的事情有很多,所以,寒假作业,等等再说吧!

    要说寒假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跟着父母赶大集了。

    年货大集要早去,中午人太多,根本挤不动。一般先从鱼肉市开始,买鱼买肉要趁早买,去晚了没得挑。

    街口卖肉的大爷,老摊位了,有很多的老主顾,肉新鲜,卖得也快。

    你看,因为天冷,他的脸和手都冻得通红,但脸上还是满满的笑容,说话也热情——“老姐姐, 这块儿最适合的炼猪油,切成麻将块,炼好猪油剩下的脂渣,剁碎了配上萝卜丝包包子,咬一口满嘴流油”,“大妹子,前肘剁了馅,包饺子最好,肥瘦搭配,又有嚼头又不腻”。

    最让人叹服的还是他的刀法,只要告诉他要多少,他便拿出磨得锃亮的尖刀,在磨刀棒上来回蹭两下,一刀切下去,放秤上一扔,误差不超过半两。这时,周围买肉的人群中,便会扬起此起彼伏的“啧啧”声!

    叹为观止!

    童年的年货大集

    买完肉、买完鱼,孩子们便再按捺不住了,扯着父母的衣服问:“什么时候去买鞭炮呀?”——这才是小孩子赶年集最大的目的。

    鞭炮摊当然很多,几乎一家挨着一家。一到了这里,便仿佛给孩子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各色的烟花爆竹码得整整齐齐,方的烟花,圆的鞭炮,红通通、金灿灿,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祭祖的鞭炮、大年初一的开门炮,这是必不可少的,再挑上几个灶神节、除夕夜的烟花,剩下的就是小孩子们的了。孩子们也不敢放大的,冒些烟雾的、火花的挑上几样,孩子们就乐开了花。

    鞭炮买回了家,对于孩子,便如摆在猫面前的鱼,看得心里发痒。

    放几颗吧!拆开盒,装上几支,便邀了小伙伴一起放,你看看我的,我试试你的,快活得什么都忘记了。

    一旦放了第一个,就会接二连三地放个不停,两天的工夫,“弹药”告急了。于是孩子们便央求父母把大个的放了,每每这时,父母便告诉孩子:“大的要到大年夜才可以放,‘傻人放炮,精人听响,’别人放鞭炮,你也能看到,还不用花钱。”

    小孩子当然不认可这种理论:“看别人的哪有放自己的来得爽”,但又无奈,只得数着鞭炮,切切地盼望着年的到来。

    放鞭炮

    年前的几天,父母们忙于准备吃喝用度,清扫房子、贴春联的轻快活儿便交给孩子们。你扫地,我擦桌——孩子们也乐意去干,毕竟过年了,谁不希望家里干干净净的呢。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

    这歌谣是大致的习俗,每个地方还有各自的特色。比如二十三,我们在山东就没有糖瓜粘,而且直至今日,我也不知道“糖瓜”为何物。二十九,我们不光蒸馒头,还会蒸豆包子、蒸菜包子,凉了干透之后,放到干粮篓子里,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虽然各地习俗略有差异,但过了二十三“小年”,每家每户都同样会为过年而忙碌起来。

    小孩子们盼望劲儿更足了,柜子里的新衣服,每天拿出来看一眼,恨不得将时间插上翅膀,好让它快些走。

    除夕的晚上,大多数孩子想要守岁,但都耐不住困劲儿,或者干脆被父母强塞到被窝里。直到朦胧的睡梦中,忽然听到大年初一的第一挂鞭炮,“噼哩叭啦”清脆地响起,便一骨碌爬起来——年,终于来了!

    大年初一去拜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盼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vw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