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这个概念上,很多时候听到的第一个概念是: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
大概意思是说,未来不可知,我们都不知道究竟股票是升是跌,房子是升是跌,保险是跑赢通胀还是跑输,黄金是不是会退出货币机制,在充斥着种种未知的情况下,我们都倾向于分散风险,把钱分成几份,分别持有不同的资产,这样无论风雨,总有些挣钱有些亏损,但是不会全军覆灭。
那对于工作,我们是不是该同样有分散风险的意识?且不论有没有必要,事实上,这个执行起来其实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
首先与工作时间有关,其次与闲杂琐碎家事有关,这些都是相当消耗精力的。但最近我的观察发现,身边人对于集中注意力这件事,变的越来越难,对手机的热爱,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无论是多么精彩优秀的演讲,课程,学习,只要手机在身边,发现总会心里有个虫子,会骚扰自己时不时去动动它,真的有那么多事务需要处理吗?未必,很可能,我们在做的只是刷这个动作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意义。
远离手机,是思考是否需要工作分散投资的第一步。
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每天拿出一段时间,直接飞行模式,然后把自己思考的部分安静的做好,写好总结,就是你现在看到的。开始很不习惯,还是下意识去刷手机,发现没法上网,就把自己拉回来了,另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的不重要性,没了我,其实地球转的可欢快了,完全不受影响嘛,那干嘛一直要保持24小时在线?留空不受打扰的时间段,适合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提早布局,眼前如何当然重要,未来如何其实也是同样重要的。
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如果有一天没法做保险了,我能做什么?
不是不热爱,事实上这是我非常热爱的工作,同样的,这项工作也让我学习到了长远规划的意义,很多事情,是需要前置的,宁愿有备无患,也不愿意临机应变。我知道自己比较笨,应变能力是弱项,既然这样,不如老老实实积累,以备万一。
万一有一天我哑了,保险这份工作就不再适合从事了,那我能干些什么?
评估了一下,能从事的职业有如下几项:微商,公众号写手,作家,这些都只需要文字交流,无需嘴巴,只要脑子还正常,基本可以走的方向。
然后发现,自己写文其实很烂,尤其是一段时间不写,会卡,起点低,提升空间巨大,所以,现在开始练习就好了。于是定下了每天一省的概念,不管写的有多烂,每天一文不能少,不愿意逼迫自己到极致,规定每六天可以停一天,作为缓冲。
等习惯到每次坐下一气呵成,就能开始系统学习如何提升了,算是具备了基本的技能,可以向上一级修行,如果有一天评估自己能去到专业水准,算是完成了一个分散投资的方向。
然后该干什么?问问自己,万一有天脑子不清醒了,能干啥?然后,可以进入下一个循环了。
要是一切顺利,这个事业能从事终身,现在做的事情,不就成为了无用功?那也没关系,把现在在做的准备当成小兴趣来培养就好了,就算一辈子无用,可是过程依然很美好啊,而且心态也会很好,底气十足的告诉自己,不用担心未来,我已经在准备。
就像海思,原本准备当一辈子的备胎的,谁能想到这么快就被扶正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而思危,是一件相当值得的投资,每天充充实实,比无聊空虚寂寞冷好多了,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