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帝
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概讲的是一个很喜欢文字的男生,在高中的时候把自己学习阶段的种种感慨共计十万余字发表在了自己申请的公众号上。一个偶然间,他灵光一现,想把自己的这十万字全部变成一本书,出版是不可能的,出版商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只能自己出钱,于是他在网友介绍的APP上开始制作,出钱制成了人生的第一本书,即使这本书排版参差不齐,写的文章大都是没有条理,整个就是很杂乱的作品集。他在自己的公众号上面公布了这个好消息,朋友看到后嚷嚷着要第一个看到这本书,可是看到那差劲的排版后立刻没了兴趣,但是这个男生依然十分兴奋的整宿没睡觉。兴奋过后,他也意识到自己的排版太乱,于是下定决心,把所有的东西打碎重整,耗费了之前那本书几倍的精力心血,终于完成了一个成品,书的封面上是他自己拍的风景照。当看到自己三年的开心、委屈、心酸、压力等种种感慨汇聚成一本书,立体的展示在他眼前时,他慢慢的笑了。他是真的热爱写作。
现在的简书里的氛围并没有这个APP刚成立时所来的清澈,好多阅读量惊人的文章其实并没有多少干货,只是被那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吸引进来,浮躁的读者发现并不是自己所联想的内容,就草草退出,换下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周而复始。这也局部反映了现在的很多爆文,很多“100000+”,里面的内容跟他的阅读量并没有出现相符的对等,当然好作品固然有,我是说的那些“浑水摸鱼” 的文章。当然,这些文章阅读量的增加也是正因为能抓住现代人阅读前的心理,对症下药,指哪打哪。
写作真正的乐趣,我认为是提笔或码字前自己心灵深处的不断思考,不断的斟词酌句,不断的咬文嚼字,经过反复的推磨,最后把自己脑海里抽象的想法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文章就是深度思考的结晶。文章的作者当然也希望阅读文章的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来抓住作者所想表达的东西。如同一首歌,创作词曲的作者也希望听这首歌的人能成为“曲中人”来体会这首歌的良苦用心。
每一个写作的人都不会有一模一样的思想。一年前我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西游记》的一句话:人的恶,连佛都度不了。然后通篇讲的是人性的丑恶与扭曲,并用一些很极端的例子来进行佐证。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已是深夜,看完后,心里很堵,于是我在底下评论:
我的评论即使我很不喜欢这位作者所表达的东西,但我还是承认他的水平很高,辞藻华丽,这是思想上的碰撞。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很不喜欢郭沫若的滥情,换在当下的词汇应该是“渣男”,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称呼郭沫若为“才子加流氓”,才子在前,说明鲁迅是首先承认郭沫若著作的思想的。
我总是把热爱生活挂在嘴边,于我而言,能把我内心深处的思考跃然变化至文字,是我很开心的一件事。这段时间确实懈怠了很多,脑袋里即使有了一些想法也没有拿出应有的行动力。前一阵子在汽车之家看到一位宝来车主自驾游西藏的游记,青藏线进,川藏线出,一个人,一辆车,一个月的自驾旅行,让我羡慕不已,仅仅是照片上的美景就已经让我十分震撼。
人生漫漫,漫漫人生,不如意的事总会发生,我希望我还是一如初始时的心态,继续热爱写作,热爱人生。
最后,用杨宗纬一首歌结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