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谓的“肠澼便血”,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或“脓血便”之类的疾病。
经文中,关于此“肠澼便血”,帝曰:“肠澼便血何如?”也就是黄帝问:临证若见患者下痢且又兼大便带血者,预后怎样呢?对此岐伯答曰:“身热则死,寒则生。”意思是说,如果病人此时身体表现为发热,则提示预后凶死;而若身冷,则示为正常。
黄帝又问“肠澼”的另一种情况:“肠澼下白沫何如?”也就是临证见患者下痢又排出白沬的情况,预后又知何呢?对此岐伯的解释是:“脉沉则生,脉浮则死。”也就是岐伯说:如果此时临证见患者脉沉,此为脉症相合,如此则生;但如果脉反浮者,则为阴阳绝离故死。
关于“肠澼”还有一种情况,黄帝问:“肠下脓血何如?”即黄帝问,临证若见患者下痢又排出脓血,则预后如何呢?岐伯对此的解释是:“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也就是说,临证若见患者脉呈悬细快断绝状,此为脉症不合,主死;但若见脉滑利且大,此为脉症吻合,主生。
关于“肠澼”,黄帝最后问:“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意思是说,临证若见患者下痢症,但身不发热,脉亦不悬绝的情况,此预后如何呢?岐伯答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藏期之。”对此岐伯这样解释道:但凡下痢症,临证脉现滑利且大者,此为脉症相合,故必生;但如果见到脉中空虚,流动不畅的情况,此提示患者津液已竭,必死!这个时候,如果能计算出其真臓之脉的出现,则就可判定其死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