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肠澼便血之症》

《肠澼便血之症》

作者: 野之老 | 来源:发表于2021-11-01 12:27 被阅读0次

中医所谓的“肠澼便血”,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或“脓血便”之类的疾病。

经文中,关于此“肠澼便血”,帝曰:“肠澼便血何如?”也就是黄帝问:临证若见患者下痢且又兼大便带血者,预后怎样呢?对此岐伯答曰:“身热则死,寒则生。”意思是说,如果病人此时身体表现为发热,则提示预后凶死;而若身冷,则示为正常。

黄帝又问“肠澼”的另一种情况:“肠澼下白沫何如?”也就是临证见患者下痢又排出白沬的情况,预后又知何呢?对此岐伯的解释是:“脉沉则生,脉浮则死。”也就是岐伯说:如果此时临证见患者脉沉,此为脉症相合,如此则生;但如果脉反浮者,则为阴阳绝离故死。

关于“肠澼”还有一种情况,黄帝问:“肠下脓血何如?”即黄帝问,临证若见患者下痢又排出脓血,则预后如何呢?岐伯对此的解释是:“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也就是说,临证若见患者脉呈悬细快断绝状,此为脉症不合,主死;但若见脉滑利且大,此为脉症吻合,主生。

关于“肠澼”,黄帝最后问:“肠澼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意思是说,临证若见患者下痢症,但身不发热,脉亦不悬绝的情况,此预后如何呢?岐伯答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藏期之。”对此岐伯这样解释道:但凡下痢症,临证脉现滑利且大者,此为脉症相合,故必生;但如果见到脉中空虚,流动不畅的情况,此提示患者津液已竭,必死!这个时候,如果能计算出其真臓之脉的出现,则就可判定其死期了。

相关文章

  • 《肠澼便血之症》

    中医所谓的“肠澼便血”,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或“脓血便”之类的疾病。 经文中,关于此“肠澼便血”,帝曰...

  • 精读《黄帝内经》(第229天)

    【原文】帝曰:肠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身寒则生。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

  • 读《黄帝内经》素问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2——产生奇病的原因2

    (原文) 脾脉外鼓,沉为肠澼,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澼,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澼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

  • 你没看错,有一种痔疮是脾胃虚寒所导致

    学习笔记,文中方子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痔疮在《素问-生气通天论》里的论述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

  • 分享

    【每日分享 感恩结缘】440条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吃...

  • 本经之干姜

    干 姜 【经文】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山...

  • 痔疮、便血、结肠炎,大便下血属风热或湿热者,用槐花散凉血止血

    痔疮便血,血色鲜红或紫暗,证属湿热内蕴者,宜用槐花散清肠止血,疏风下气。槐花散是治疗肠风、脏毒下血的常用方。方中槐...

  • 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大家好,我是痔必治张一德,今天与大家聊的话题是:​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

  • 干姜,生姜,炮姜区别

    《神农本草经》 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

  • 痔疮和直肠癌都会便血,如何鉴别?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病人一有少量便血即想到自己是否得了不治之症,整天忧心忡忡,直到医院彻底检查后才如释重担,那么两者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肠澼便血之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yz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