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沟通的艺术
左耳进右耳出怎么办?4个做法助你更好地倾听

左耳进右耳出怎么办?4个做法助你更好地倾听

作者: 聂梓吟 | 来源:发表于2019-10-11 23:50 被阅读0次

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对话场景:

场景一:

妻子:马上过年了,去买点年货吧?

丈夫(玩手机):嗯嗯,买。

妻子:明天上午你去菜市买鱼和蔬菜,我去超市买坚果零食。

丈夫:嗯嗯,买买买。

妻子:买什么记住了吗?

丈夫:嗯嗯,买什么?

妻子:……

场景二:

爸妈:今天去哪了?

女儿:参加读书分享会啦,今天有个人分享的观点很有意思……

爸妈(打断):认识个男孩子了吗?加微信了吗?约饭了吗?

女儿:啊……?我是参加读书会,不是相亲会。

爸妈:整天整这些没用的!老大不小了能不能干点正事!

女儿:……

场景三:

甲:后面的同学拉开距离!

乙(方言):后面的同学拉开距离!

丙:后面的同学拉一头驴!

丁:???

上面这些对话场景,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它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无效倾听场景。

罗纳德·B·阿德勒在他的经典沟通心理学著作《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中说,无效倾听会给人们的沟通造成困扰,拥有正确的态度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倾听。

《沟通的艺术》封面

一、“听”不等于“倾听”

在安静的阅览室突然听到一声惊叫,A、B、C三个人给出了不同反应:

A:有人在大叫。

B:肺活量真好。

C:发生什么事了?

很多人认为“听”和“倾听”是一回事,其实两者大不相同。

“听”是声波传到耳膜,引起震动后,听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过程。上面的A就只是“听”到惊叫。

“倾听”则是大脑将这些电化学脉冲重构为原始声音的再现,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B和C都解读了听到的声音,经历了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但是……是不是感觉哪里怪怪的?

没错,我们常常理所当然使用“倾听”这个词,但是“倾听”,应该是至少在人际沟通的角度,弄懂别人所传达的信息的过程

这个信息包括他人说出来的信息、通过其他方式表达的信息或是隐藏的信息。

在安静的阅览室一声突如其来的惊叫声,正常来说不会是有人在“吊嗓子”的。

这就是“听”、“无效倾听”、“有效倾听”之间的区别。

二、有哪些状态属于无效倾听?

我们不得不承认,无效倾听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虽然一定程度的无效倾听是难以避免的,但也可以对无效倾听的类型多做了解,尽量避免这些问题,以免错过一些对你重要的信息。

1.虚伪的倾听:看上去很好像专注,实际上却心不在焉。

2.自恋的倾听:对他人的说话内容没兴趣,总是想方设法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

3.选择性倾听:只会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回应,类似“只听关键词”而“过滤”掉其他部分。

4.隔绝性倾听:与选择性倾听者相反,他们是“屏蔽关键词”。比如你提醒他们某个问题(如未完成的工作、落后的成绩或外表),他们会点头或简单的回答你,然后迅速忽视和忘记它。

5.防卫性倾听:认为别人说的话都是在攻击自己,使用防卫性倾听的青少年认为父母过问他们的朋友和参与的活动就是对他们的不信任,要窥视他们的隐私。

6.埋伏性倾听:会很仔细的倾听说话者的话,但他们只是为了收集信息,以便借此攻击说话者。

7.愚钝的倾听:此类倾听者只对说话者信息的表面内容做出回应。

比如,你很沮丧地说:“最近过得还行吧……”

愚钝倾听者会回答:“那太好了!”

三、生活中的无效倾听比我们想象得要多

回忆以下的情形:

你听到另一个人在讲话,却没有留心,左耳进右耳出;

你专注地听了某条信息,但是转眼又忘了;

你关注且记住了某条信息,但却没有准确理解它;

你理解了某条信息,但却没有有效地回应,没有将你的理解传达给信息发送者……

这些都是某种程度的无效倾听。

我们都认为倾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很困难。

心不在焉的“倾听”随处可见,为什么会无法有效倾听呢?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

● 短时间内接受了超负荷的信息量;

● 有先入为主的心事;

● 无聊,走神了;

● 精力不足,无法集中;

● 外在的噪音影响;

● 对信息的错误预判;

● 缺乏明显的益处;

● 缺乏锻炼;

● 听力问题等等。

对比过无效倾听的类型后,大部分人会发觉,原来自己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虽然听起来有点悲哀,但生活中的无效倾听比我们想象得要多得多。

而且我们在家时或和亲人待在一起时,通常会比较放松,这意味着注意力更为难以集中,无效倾听的比例在家庭和亲密关系中占比更高,是很多家庭和伴侣间的主要矛盾。

四、有效倾听的方法

倾听的五要素是: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

拥有正确的态度和技巧,可以更好地倾听,具体的做法如下:

1.少说话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说:“我们生来就有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

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理解说话者的意思,那就要避免自恋地倾听或一味地把话题转移到你自己的想法上。

不过少说话并不意味着必须保持绝对沉默,也需要在倾听的同时给予回应。

2.摆脱注意力分散

和别人交流时,总有一些来自外在环境的事物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例如一桌人都埋头玩手机。

如果你要收集的信息真的很重要,那你应该尽一切可能去消除那些会让你分心的内在和外在干扰,比如让大家都放下手机。

3.不要过早评判

大多数人都知道在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之前,不要过早下评判的道理,但是我们还是容易犯下匆忙下评判的错误。

先倾听,确定真正理解对方意思后,再去评判。

4.寻找重点

对一个夸夸其谈的说话者我们很容易失去耐心,因为我们几乎抓不到他说话的重点,或者说他的话里根本就没有重点。

不过大部分人说话时,还是会有个中心思想的,务必要关注。

总结

从《沟通的艺术》我们得知,倾听,不只是听见。

生活中无效倾听的场景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但也要端正态度,尽所能地、更好地去倾听,如此一来,生活中很多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

相关文章

  • 左耳进右耳出怎么办?4个做法助你更好地倾听

    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对话场景: 场景一: 妻子:马上过年了,去买点年货吧? 丈夫(玩手机):嗯嗯,买。 妻子:明...

  • 素描耳朵

    左耳 让我想到左耳进右耳出⊙﹏⊙

  • 左耳进,右耳出

    现在标题党的人越来越多,写的文章也大多是批评教育的内容。可是这类文章叫我看,看啥。笔者自己本人都没修身,还想见人去...

  • 左耳进右耳出

    我发现了,你跟幼儿园老师说再多,她们也听不见,儿子已经感冒几天了,周末在家各种灌水,各种吃水果,想让他自己扛过去,...

  • 左耳

    我的左耳听力比右耳好,问了好多人,皆是如此 突然就有了一个问题,为何左耳好过右耳呢? 古语有云,左耳进,右耳出,进...

  • 倾听,目的何在?

    你懂得如何倾听吗? 很多人理解中的倾听,就是傻傻的听对方说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不知道的是,倾听不能...

  • 感觉工具

    我的耳朵会拐弯 声音自对面窗户而来 左耳朵进 右耳朵出 去往街角之外 声音自隔壁传来 左耳朵进 右耳朵出 去往楼上...

  •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季落有个话多的同桌,这天季落带着耳机听歌正在看书,他又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季落有一搭没一搭地接着。 “你能不能尊重...

  • 【柳珊·英语公众号学习笔记2018年6月27日Day8】

    【今日俚语】 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俚语解析】左耳进右耳出 【例句】T...

  • 左耳

    左耳进 左耳出 外界的声响 只回荡在 一只耳朵的世界 右耳呢 恒久地沉眠 琴声关在门外 呐喊无力共鸣 温柔无法抵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左耳进右耳出怎么办?4个做法助你更好地倾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df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