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也存在质量管理问题。
无论是面对大的新闻事件,还是小的事件,有的通讯员总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新闻蜻蜓点水,浮在表面上。主要原因是采访不扎实,使采访工作结果成为“次品”。
和写作主题相关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采访对象,根据与事件的相关性可以列出“重点采访对象”和“次要采访对象”。为了保证采访内容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还可以随机采访若干人。
以项目上最常见的安全月活动为例,项目上全体员工都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都可以作为采访对象。但是项目领导班子和安全管理人员肯定是重点采访对象,一线技术人员和司机是次要采访对象,其他人员可以作为随机采访对象。
多做采访,随时可能会有惊喜发生。在随机采访对象身上,可能会采访到出彩的内容。办公室员工天天和项目部全体员工打交道,对安全管理的理解可能会有不同于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的观点与看法;财务管理人员可能会对安全管理成本提出良好的建议,等等。
采访者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事物的感受也有一定代表性,因此“自己”本身也是重要的采访对象。再伟大的记者,采访都要从自己的基本认知开始。提纲必须自己列,采访必须自己做,文章必须自己写,因此,采访之前先要梳理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与观点,梳理出思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采访做最高质量的采访。
采访,不是必须两个人坐下来,一对一你问我答,几个人同时聊一聊,可能会相互刺激大脑中对事件的记忆和理解,迸发出更多更新的火花。
想要写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首先要做实采访,不要走马观花,而是要顺藤摸瓜,了解到一条好的新闻线索后,要做深度、多维度采访,力争让一条好的新闻线索结出一个质量等级为优的“大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