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巴菲特和芒格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上的干货。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有股东在大会上提出了以下问题。
作为一个资产管理的人,怎么管好别人的钱?
巴菲特:管理其他人的钱的前提是必须自己已有了一些工具,而且你可以真正地使被你管理钱的人跟你有一样的心态,你才能够去管理他的钱,否则他们对你会砸石头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10250/73ff542f445ed28d.png)
不管翻译如何理解,叨姐认为巴菲特实际上讲了两层意思:
1.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不管这个金刚钻是什么,可以是技术、理念、话术、套路等等。
无论是股票、基金、信托还是保险,本质上都是集合众人之财,投资各种项目和标的,力争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本质上都是委托关系,而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与一次性购买商品和多次性购买服务不同,这种委托关系除了有明确的契约精神,实际上还注入了更多人类社会关系范畴的信任、合作、共赢、分享等价值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10250/f798e43e7854ee93.png)
在东方社会或关系导向型国家,这种特质更为明显,如东亚社会,即便现代化和西化程度较高的日本、四小龙,都存在着大量的门阀和门第关系对经济行为的渗透和影响。叨姐认为这并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10250/0bdb1083b1694b02.png)
在投资人/出资人/股东眼里,选择一位代理理财,必然是基于各种各样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资金安全和收益率当然是第一位的,但资源、关系、感情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核心要素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这类因素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少数。
2.让股东相信经理人也是股东,或者说让房东接受管家也是房子的主人。
比起第一点,第二点的要求很高,更难满足。国企改革为什么这么难?有一种观点认为就是没有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利不统一。他们举例子,民企老板为自己打工,股东就是自己或亲朋,当然会全心全意,十分卖力。国企老总为国家打工,股东是全民,国家是代持人,自然不会兢兢业业,全心投入。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10250/d9fe131a324326ea.png)
实际上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且不说大部分成功的民企都是上市公司,非上市如华为也是员工大面积持股。上市国企也是比比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如果说十年二十年前所有权归属/所有制还是一个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变量甚至唯一变量,那么现在这个变量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了。
叨姐认为,巴菲特的意思是,要想企业或股票取得好的业绩,良好的股东—经理人关系是重要的因素。一个合理的股东结构,和谐的董事会,精干的管理层,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搭建起较为合理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各种角色各尽其职,发挥合力,才能把一家企业带进新的辉煌和新的高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10250/2aa2d8b405e16f0e.png)
基本上,这种关系和架构的形成,除了有明晰的契约规范外,良好的互信关系才是重要的信任基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10250/00cf2c7d253509e3.png)
或许,现在流行的词“命运共同体”最能描绘这种关系。有幸持有这类公司的股票,或者在这类公司工作,才是常人最大的幸福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