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情随笔
老家同学该不该断交

老家同学该不该断交

作者: 李青尧 | 来源:发表于2016-10-02 21:57 被阅读196次

    前段时间,Viva跟我吐槽说,n久没联系的老家同学不知道从哪弄到了她一向低调的微信,加了之后没聊几句,就托她给自己患病的公公在上海找医生和医院。
    Viva说,我怎么回答?我又不认识什么医生,对医院也不了解,自己公公生病住院也是百度查的。何况我工作已经每天超忙了。

    我说,你就照实回答吧。不过,不管你怎么回答,可能都会得罪她。老家的同学会觉得你在上海混了那么多年,不可能这点本事都没有,只恐怕是有意不帮她。
    Viva不再纠结,照直跟人家说了,还附带很多慰问的话,并且把自己能知道的都尽量叮嘱一番。

    可是,当她告诉我,对方还是不高兴时,我一点也不吃惊。

    因为类似的事情我也遇到过。

    数年以前(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大龄文艺青年的身份……),也是一个久未联系的初中同学,在qq上让我给她儿子找家上海的暑期班。

    同学在老家结婚很早,所以别人还没对象的时候,她的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
    一来我没孩子,当时身边也没什么小字辈,从未留意过这些事情;二来就是真去找,也是在网上乱七八糟的讯息里淘金罢了(当年百度还没那么多丑闻),实在没必要连上网都要代劳,还不如有经验的她自己找。

    我自然是照实回答了,并没有多想。可是明显可以感觉到同学的不满,虽然没有撕破脸,但之后的语气里也有了一些“你是大城市人了”之类的酸话。关系似乎有点说不出的尴尬。

    可能老家习惯靠关系办事的这种模式,让她很难想通我为什么“有意不帮”她。她也可能并不知道,身为上海的普通打工一族,且不说工作极忙没有闲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财力、物力、人力可以调用,而且,最重要的是,早已习惯了公平竞争,明面上办事的氛围。

    其实这些老家同学们,他们的期待很简单,就是你能给个爽快的回复,告诉他们,你认识哪个熟人,能帮上什么忙,最好能直接搞定,并给予热情接待。可是,偏偏这些你做不到,注定要让他们失望。

    在他们的眼里,你既然在一线城市,那就意味着更高收入,更高生活水平。不仅如此,所谓“快节奏”也很难被理解。因为到底有多“快”,有多“忙”,他们并不是真的知道。(也因此我每次去小城市,觉得时间仿佛都变慢了,脚步不自觉地放缓。)没有在这里生活奋斗过的他们,只是凭着想象去给你定位而已。

    最近一周,另有一个曾经关系不错的老家同学,头一次开口在微信上跟我说话。绕了好几个弯子,不好意思直说。原来是借钱。家人住院,迫不得已。

    我爽快地答应了,只是让他多容我几天凑一凑。

    这不是第一次有老同学找我借钱,而且单是这位同学也不是第一次找我借了。这次,又比上次的数目翻了番。

    其实,借钱是个非常敏感的事情。我也不是没有经历过那种借钱不还反成仇的事情,按理该更加谨慎。可是人家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来张口求人。尽管自己也不济,拉老朋友一把总是有余地的。何况,我也熟知对方有借有还的好习惯。

    然而听说另一位在上海早就有房有车的同学,就以刚换房为由拒了他。我不想打击他的自尊心,但是说实话,一线城市单是每月养娃支出就可能远超他在三四线城市的月薪。哪怕经济再紧张,对于月工资动不动两万三万的人,他想借的数目都没他想得那么难。甚至连我这种低收入的,也还没到捉襟见肘的地步。

    当然不排除真有人生活压力过大,一分闲钱都拿不出,我们也不能妄测别人的用心。只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借钱给别人,何况还没利息,这也是事实和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人情相对冷漠的大城市。这个社会越来越更流行借贷,而不是借钱。

    可是,我也不是个大财主啊,凭啥老同学就觉得我有钱可借呢?况且已经多年未联系,多少有点“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嫌疑啊!同时我也很好奇,这位拿到硕士学位的老同学,真的在老家混得这么差吗?动不动就要到处借钱?
    为此我有意找他聊了聊。

    可是没想到聊天的时候,并不觉得在一个频率上。

    首先,他觉得我的淘宝店已经几个钻了,一定业绩不错。

    其实谁坚持几年认真做下来,都能有几个钻,做得最好的几个月就皇冠了。他看到的只是累积的结果。

    其次,他觉得我过得很小资,没事就喝喝咖啡什么的,而自己疲于奔命应付养家的开支,连静下来享受一杯也做不到,说还没达到那个“层次”,至少在他周围,喝咖啡的都是少数。

    可是,喝咖啡什么时候也变成高大上了?咖啡跟茶一样,只是一种饮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生活再忙碌,你会连喝杯茶的心境和时间都没有吗?即使去咖啡馆消费,一杯咖啡均价也只有二十几块。说买不起的,恐怕只是缺少享受生活的那份心境吧!

    总结来说,就是老同学觉得我肯定挺富有,因为人在一线城市嘛!即使我照实告知收入并不高,人家也只会觉得“总我强一点”。

    他问我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其实说白了,就是有没有规划怎么赚大钱。说实话,短期来看,我还真没什么特别的赚钱规划。能自给自足,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暂时就没有需要特别焦虑的事情。尽管无房无车,我对现有生活却还算满意。有家人,有朋友,有时间去阅读和写作,平淡生活……夫复何求?

    如果硬要说规划,也不是一点没有,但更多是关于人生的“规划”和思考。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不该到死还在遗憾有太多想做而没来得及做的事,或者没按自己的想法活过……

    他说他可没我这么想得开,还在绞尽脑汁想法挣钱养家。

    的确,男人比女人的金钱压力更大。社会也太浮躁,往往以金钱和成败论人。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像今天这样把钱看得如此之重。

    不过钱这种东西,有时候,也不是强求来的。或许你做好自己能做的分内之事,自然就来了。或许方法和思路对了,也是事半功倍。

    我反倒觉得,某些情况下,拿钱换时间,做点自己喜欢而有意义的事,似乎更值得。因为对于大多数早已满足温饱的人来说,过得好不好,跟赚多少并无直接关系。温饱之余,谁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和资格。

    他又感慨我挺有“胆量”,“闯荡”到上海滩。

    可是,这些因缘机遇,完全用不着一咬牙一跺脚之类的任何决心和勇气啊!

    之前,我也去过其它城市,包括自己的家乡,反而一直有种异乡人的感受。可是一来上海就立刻有了归属感,自然读完书就定居了下来。

    当然,做一个新上海人绝非易事。

    那些家里人帮忙找好工作的同学,毕业后仍然会选择回老家。

    选择留下,是我们更能吃苦,更有胆量吗?未必,因为,当初根本就没想过这么多复杂的问题:会不会吃苦?有没有出路?既然没有富爸爸,没有靠山,没有后台,就只能别无选择地投向辛苦的职场。

    只有年龄越大,才越想考虑周全。

    年轻人不是更有勇气,而是根本不会想那么多!正像20岁的傅园慧说,我没有对明天的比赛很期待啊,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这位老同学也跟我表示过,毕业后曾经很想来上海“闯一闯”,可是终究没有来。

    其实,我很理解他所谓的“惰性”。如果他也是在上海读书的,那么毕业后成为数以万计留下的人中一员,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但偏偏老家的工作机会要比上海好得多,何必还要再去大城市白白吃苦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的适应,家庭的牵绊,当初的梦想就越来越遥不可及了。

    一些异地恋不也常是因为这点而分手的?互相不再适应对方的生活环境。尤其留在老家的那一方,工作可能已经很稳固,很难舍下,更没有闯荡陌生世界的勇气。于是,北上深在这类人眼里逐渐被仰视,甚至被妖魔化了。

    那个托我找暑期班的同学,后来重新找我搭话的时候,也极力表达了对我身在上海的羡慕。

    上学时,她曾是个爱做梦,说话逗趣的女孩。早早的结婚生子,固定在一个地方,对比展翅高飞的同学,心里可能也曾有过许多不甘吧。所以,她对于未知生活的向往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把在心中想了很久的话对她说了出来:“其实,总体上,我们每个人都过得差不多。我的生活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也没有很坏。你在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好处,生活清闲自在,有家人守在身边,还有个疼爱你的老公和一个宝贝儿子。”
    沉默了一会,她也认同了这些,承认自己过得也不差。

    在那之后,她再没找过我。但似乎日子过得更加有滋有味起来,经常在QQ空间晒自己懂事的孩子,亲手做的美食以及所有幸福的细节。后来,她还顺利生了二胎,一家四口好不快乐!

    上海没有老家同学们想得那么可怕。这里除了房价高,正常工作的话,生活并不是大问题。

    但上海也没有那么容易“闯”。这是个人才密集型城市,集中了太多的高智商、高情商、有毅力、吃苦耐劳的人。自身素质不足,也是呆不久的。老家“一切靠关系”的思维逻辑也很难行得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留在老家,还是去新世界,孰好孰坏是不一定的,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和想法。
    但如果你真的有想去“外面世界”看看的决心,一定要早点行动。人生短暂,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列入日程,否则很快就会放弃。


    后记:

    文章写完很久没有发。之后碰巧听到罗辑思维的一段语音,讲了一位创业者的故事:

    他有一位多年不见的中学同学,下午五点钟打来电话说:我来北京玩啦!晚上一起吃饭吧!但创业公司忙得要死,根本无暇他顾,于是他只好推了。结果这位同学回去就说他怎样不近人情,导致他在老家的名声就算是坏掉了。

    他反思说,可能自己缺乏智慧,没处理好此事,但这也可能就是成长的代价。这代价甚至残酷到要跟老朋友绝交。因为当你越成长,原先的朋友在思想见识、价值观、行事方式上和你的差距就越大。这就像蜕皮,必须把原来的社会关系扔掉,甚至是背负骂名。这种痛苦,本来就是成长的一部分。很残忍,但是没办法。

    不过我想,这位创业者一定还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甚至补救方法。比如回头道个歉,许诺日后空下来的约会等等。但也可能他已经不想再在“无效社交”上继续浪费时间。

    但我们大多数人恐怕并不想成长得如此“残酷”,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思想差距固然是难以消除的鸿沟,但若能多换位思考,多理解一点,说不定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其实,老家同学对你的很多看似无理的要求,只是因为他们并不想和你越发疏远,只是因为还记挂着过去的旧情。(当然,借钱需谨慎!o)只不过用的方式未必是你所喜欢的。

    希望这个世界多一点宽容,多一些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家同学该不该断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hu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