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通史》——孔子

《中国通史》——孔子

作者: 杜冷小丁 | 来源:发表于2021-08-09 16:13 被阅读0次

时间到了春秋时期,旧时代的分封制愈加崩溃,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加开放和独立,由此诸子百家才能绽放出中国思想史上最绚烂的烟花。

而这其中儒家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派。说起儒家,孔子是鼻祖,是最具代表的人物。

我们现在有一种观点,说儒家是虚伪的,培养了封建社会里的奴性。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我们一定要知道,儒家是经过一个长期发展阶段的,到了后世的儒家,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和思想发展的绊脚石,但在儒家创建之初,在春秋战国,儒家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主张。

我们可以看看孔子是什么样的人。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形象和思想。据清人考据,《论语》二十篇,最末的五篇,是被战国时期人篡改过的,但整体仍是描写孔子生活的原始材料。

《论语》里的孔子是什么样的?是一位温良恭俭的君子,是精勤博雅的学者,在仕时是才识兼备的政治家,在野时,又是位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他一直都在寻找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但碰壁时又能乐天知命,不因贫困而易其操守,不因世人的误解而改其志向。

这样的一个人,是强大的,无论是异己的诘难,还是统治者的压迫,都无法左右其内心。

举世浑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孔子不虚伪,事实上先秦诸子都不虚伪,那是一个阳刚的时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与后世的中国截然不同。

孔子的最大抱负在政治,但在政治上他是失败的,而他的最大成就在教育,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提倡有教无类,是系统的把贵族学术传播到民间的第一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老师,也是最有名的老师。后世学术走向平民,还有“布衣卿相”的根源,都源于孔子的思想。

孔子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的人。孔子生前就负有盛名,早在战国时期,就被推为“圣人”,一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推崇孔子,但他的面孔早已变得陌生,那个时代,也早已变得陌生。

在今天,我们的文化不可避免的要和西方文化交融,我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被国家强调,影响一个人、一个国家最深的,到最后,还是文化。如果今天的中国有那么一个学者,宣扬文化,不易其志,可以品尝艰苦,亦乐天豁达,拥有这样品质的人,恐怕也只能稍稍望孔子其项背吧。

孔子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致力于整理古籍。一日,子贡前来看望他,孔子站在墙内,望着子贡,说出了我们有记载的孔子说过的最后一句话。

“赐,尔来何迟也。”

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活着。

孔子,尔来何迟也?

相关文章

  • 《中国通史》——孔子

    时间到了春秋时期,旧时代的分封制愈加崩溃,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加开放和独立,由此诸子百家才能绽放出中国思想史上最绚...

  • 开始给旺仔加辅食啦

    日小结129:20220921,星期三 日更挑战: 第271天✓《中国通史壹》之十八|孔子21/30[https:...

  • 这样的孔子

    01 看《中国通史》的速度,比想象的,要慢一些。但终于也是看到了孔子这一章。 这不是我所想象中的孔子,不一样的孔子...

  •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 孔子

    中国通史 第十三集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 一年陪伴营0921||先秦时期(笔记21)

    《中国通史1: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第十三章 孔子 三岁丧父,与母亲生活。“吾少也贱,多能鄙事”,候生活贫贱,干...

  • 《中国通史壹》之十八|孔子21/30

    这本书进行到春秋和战国之间时,出现了这样一个章节,专门讲孔子这位先贤。书中介绍的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今天的笔记也会...

  • 中国通史解说词:13集—孔子

    第13集: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清晨,郎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

  • 中国通史解说词:13集—孔子

    第13集: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清晨,郎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

  • 读书|了解作者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

    今天,开启读《中国通史》。 这部《中国通史》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

  • 0929|先秦28——读史(法家与阴阳家)

    今日继续阅读傅乐成先生的《中国通史》。 按照作业要求,今日已是先秦第28篇。按照读史《中国通史》的编排,在介绍完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通史》——孔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iz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