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怨去恨又来

作者: 冯俊龙 | 来源:发表于2019-11-25 07:12 被阅读0次

《神仙也是人在做》二十六集

缘来怨去恨又来

我前后去了青龙山道观三次,详细考察了青龙山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概况。

青龙山整座山脉呈龙身形状,龙头似俯于嫘祖湖内,作吸水状,嫘祖葬于龙之首。龙形山脉接连山下乡镇金鸡镇的文庙山和东关县旧址上的天禄观,是龙之尾。老地名叫猫儿嘴和青龙嘴的山脚凸出部分,分别为龙身左边两只脚,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青龙山嫘祖墓地理位置十分神奇独特,正好位于青龙山脉的青龙左眼位置,有画龙点睛之说,而陕西桥山黄帝陵,陵墓位于龙形山脉巨口位置,有龙口含珠之说。嫘祖墓座正北,朝正南,左是青龙山,右是白虎山,前面朱雀嘴,后是玄武岭。远视前方,岸山暗沙交错相连,蚕丝山、水丝山横隔,墓下嫘祖湖水碧岸青,内弯半弧形山坳围拱着嫘祖墓,青山绿水十分壮观。 向右弯转俯卧在大地上的青龙山脉,与向左弧形纵深的嫘祖湖在陵区交错,形成天然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形态十分通真。

站在对面的云毓山上,眺望青龙山之首,尤如仙女睡卧仰视长天。嫘祖陵门如龙眼洞开,斜上角的道观飞檐翘角,恰似龙须在风中飘动。

缘来怨去恨又来

道观上所有的人都叫太师椅上那位道冠压住眼睑的道长叫法师,但只是极少的人能和这位法师见面。道观外也许连知道法师存在的人都不多,因为通向甬道的小门基本没有打开过,甚至这里是否有门都很少有人知道。

我确实算是幸运的,幸运得在这个甬道里面的小屋里,解开了我沉思已久的疑问。

法师见到我,一如前日,还是戴冠套袜,端坐太师椅上,和我摆龙门阵。只不过法师比王私孃的声音更娓娓动听,我这才知道青龙山的过往今朝。

远在上古时代,黄帝娶嫘祖为元妃之后,在青龙山山腰湖边修建了行宫,不过那时的行宫肯定简陋。但黄帝常年在外征战,嫘祖利用行宫作了教人栽桑养蚕的学校。青龙山正好水秀山青,漫山遍野都种植着桑树,山势平缓向阳通风,亦适合养蚕,那时的青龙山旁的东关县简直热闹得赛过今天的盐亭县城。人们蜂拥而至,学栽桑养蚕,顺带以物易物。黄帝在征战间歇,偶回青龙山休整,所携兵士战马,更是把青龙山周围堵拥得水泄不通。现在周边还有村落地名叫“皇城坝”、“轩辕坡”、“将军岭”、“黄帝井”、“屯兵沟”、“养马山”。

后来嫘祖仙逝,遵其遗嘱,安葬于山顶略下位置,镇守已经彻底变成蚕桑学校的行宫,顺带为养蚕人看守青龙山的桑林。

慢慢地,山腰里的这座由行宫改建成的蚕桑学校,住进了失夫无子,或者这样那样原因寡居,生活无依无靠的女人。随着这样的孤寡妇人增多,建筑进一步扩大,一座尼姑庵也建立起来。庵里的女尼原来大多是养蚕缫丝能手,指导蚕农养蚕缫丝技术,空闲时节念佛修行。再后来,尼姑庵旁再建一处道观,有了女道;再再后来,道观被毁,尼姑庵也被拆,再再再后来,山腰位置再建庙宇,尼道同住。而这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资金,青龙山的桑林给予了强大的支撑,道尼同念嫘祖的好,把这湖也改叫嫘祖湖。

让嫘祖也不曾想到的是,世事常变,这亦尼亦道的庙宇在遭受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过程中,道尼同住的睦好,在延绵数千年之中,也像湖边的那些建筑一样,被拆再建,再建再毁,再毁再建,随着毁建而分分合合,佛道共处不知何时已开始争长论短。

洞天山猴先生在来拐阳湾之前,就闻听青龙山佛道共存,对尼道杂处也素有耳闻。保长请他除妖捉鬼,猴先生提前去青龙山转悠了一圈。嫘祖教化人民,教人栽桑养蚕福荫万代的精神,正与猴先生的内心契合。

猴先生那时正好花甲之年,但无论外貌还是精神,依然像是血气方刚。要救民于水火,唯一的途径就是将道家黄老术发扬光大。轻徭薄赋、劝农劝桑,勤俭节约,唯有如唐太宗之盖世英姿,武定四方,君天下之德才有安万世之功,人民自给自足,方能教化如载舟之水。

一腔热血的猴先生,怀揣“天之道,犹如张弓者:高者压之,低者抬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为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而且能够比自己活得更好,是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青龙山尼道共处但纷争龃龉,深究其因,仍然还是生存共性带来的问题,只有解决衣食住,大略就可以安生下来。于是借势把“拐阳湾”改成“拐羊湾”,要县太爷出资给拐羊湾人养羊,还要捐款给青龙山修建殿堂。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拐羊湾的人只要有了生财之道,富裕起来自然会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不至于愈加落后愚昧。”坐在太师椅上的法师,像一位饱读诗书的温婉女性,也有些像我每夜必听的《十点读书》里的主播们极具催眠的诵读,徐徐给我摆着意味悠长的龙门阵:“那拐羊湾的人也是知恩图报,每家每户在羊肥卖钱之后,都要主动给青龙山捐钱。青龙山亦庙亦观的尼道,共奉嫘祖之外,也供观音,其他诸神倒是各自敬奉。

“按说这也遂了嫘祖和猴先生的心意,自古佛道儒墨法,既有不同,亦有相同,求同存异,世间不就太平了?但偏偏有那固执己见之人,凡事要照章办事,你说他循规蹈矩倒还罢了,但心胸狭隘不能容纳非己之见,还振振有词说是捍卫律条令规。纷争起于衣食,裂缝源于生存。青龙山的道士们终于被一众女尼以食荤而撵离湖畔之殿,搬至山巅。

有猴先生和县衙的资助,更有拐羊湾人的支持,这座道观建立起来了。

但不幸的是,山腰的寺庙毁于大火。不说报应,这世间因果本就难测。山顶的道观收留了部分侥幸脱逃的尼姑,还让她们敬奉本尊。

不过观音本来就是道家供奉的慈航真人,再加嫘祖、黄帝护佑,本观自今尚存,老身托诸神和猴先生保佑,苟活至今。”

缘来怨去恨又来

“法师,您是饱读诗书之人,满腹经纶,一腔慈悲,神人共佑。”我发自肺腑地说,这时是一点也不会把眼前这位道行高深睿智健谈的老人,和那位爱唱歌跳舞的年轻女子等同一人,尽管她说“托猴先生保佑”,而我亦是想借机问她和猴先生的关系。

但法师好看的嘴唇上下轻动几下,那顶覆住半个脸部的道冠动也不动,定定地向着对面的塑像,好半天才发出声音,偏要接着我刚才的话说下去:“一百年啦,一百年来我天天听天天记,夜夜默想夜夜回味,这些道理也就懂了,懂了的东西,就长在了心里。”

一百年?!

加上十八岁的年纪,那这位法师真是那位破坟而出的红衣女子?!

我一点也不害怕,也不愿意再去猜度。

一个人的苦难,可能正是她的生命之源,曾经给她无尚的勇气,其实里面是饱含着血泪。如果被强硬地戳破,就是无情的锤击。

“那天,猴先生就站在大家中间,望着从埋葬那些死于非命的人那个土包上的树林间歇射出来的太阳光,对大家说:‘你们见过太阳光照在水里吗?’”法师见我沉吟不语,突然这样对我摆起龙门阵,把我暗自惊吓了一跳。

我不知该是制止还是让她说下去,我分明想知道那个结果,但我怕我就是那个拿起铁锤击打法师心中隐藏着血泪的那个无情的人。

我无声地沉默。

“'见过。’众人齐声回答。

'那水面就像一面镜子,把太阳光反射过来。’猴先生指着大路不远处的河沟,对大家说:‘那条河沟,就是一面镜子,那面镜子里反射出来的光,刚好和从那个土包上的树林里透出来的光交叉。泥土掩盖不住怨魂,石头也掩盖不住。那怨魂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形了。

保长心里有鬼,大家心里也有愧,以为后面有人追,那是保长自己的影子。

你们有谁摸着那把保长追撵到田里的女鬼身上的血肉是热是冷?没有是吧?影子不会有温度。'

'有!热的!我亲自摸到是热的,细皮嫩肉,肯定是她!'一个声音高叫着,有人附和。

'那就是你自己心里有鬼!你们问问自己,那女子做了哪些害人的事?!'猴先生声音像打雷,把房子上的瓦震得“哗哗”响。

'她害死了保长屋头的婆娘……'还是有人小声说。

'不说该不该死,保长已经承认是他掐死又用火钳烫了的,你是说保长是在说假话,那你就把真凶拉起来问问!'猴先生指着那个土包,但声音轻了,却带过来一阵风,把每个人的脸都吹冷了。

'我有罪,我改过自新,我带领拐羊湾的人把羊养好,羊肥卖钱之后,去给青龙山献功德……'保长活命要紧。

'侯先生说的话就是理!你、你们养羊养牛养鸡猪,种田种地种桑树,肚皮吃饱衣裳穿热(暖)和,民富国强……'县太爷一声断喝,再说下去,坟里真冒出个活鬼,不,活人,那不吓死本县太爷?

'鞋底的破洞……'

又有人问,不是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是想证明鬼是真鬼还是假鬼,最好没有鬼,拐羊湾是他们的儿子儿孙要住一辈子的呀。

'那鞋,不是坟里的人出来跑多了路,把鞋底磨穿了的,实在是因为埋葬的时候没有装进棺材,甚至连席子也没有裹一床,再加上土埋得不深,耗子咬了的。'猴先生又说:'你们谁家没有儿女,就愿意这样草草地把人下葬?'

没有人吭声,或者声音都被那个死了女儿又死了男人的老太婆的哭声盖住了。”

缘来怨去恨又来

我的思想随着法师的诉说,飞到了拐羊湾。我想红花女开始变疯,可能是为了躲避保长的纠缠故意装疯,去刨坟砸石头,是内心深处对矮冬瓜的愧疚和对三莽子的愤懑。

至于红花女突然增大的力气,可以抱起大石头飞身撵保长,挣脱绳索,其实是一个人到了极其愤怒的时候,能爆发出超过人体极限的能力。

红花女喜欢唱歌,本来模仿别人声音的能力就很强,可以装出保长婆娘的声音,所以大家从红花女口中听到保长婆娘声讨保长也就不足为奇。

猴先生从红花女被抓到县衙后,县太爷频频派衙役来拐阳湾,后来又把红花女放出来,说是“查无实据”,看出其实是县太爷榨取了保长的钱,想借保长之手杀死红花女。

县太爷和保长能够苟全性命,而且还官复原职,首先是猴先生不能任免官员,更不能随意处死他们。猴先生知道,让另外虎视眈眈觊觎他们职位的人来顶替,只会让饿鬼更加凶残地蚕食鲸吞,人们会遭受更多的苦难。让这两个已经有把柄在手的家伙继续维持现状,才会让青龙山的尼道和拐羊湾的人得到实惠。

这个世界的鬼和神,存在于人的心里,而要驾驭它们,只有用足够的智慧。

但是,法师对我说的却是另外一种解答。

“'嫘祖随黄帝征战南北,最后定夺中原,彪炳千古,但她还是退隐青龙山,教授栽桑养蚕缫丝制衣,造福于民,死了都还守护青龙山的桑树。我们就是嫘祖后人,你们与嫘祖墓比邻而居,就没有嫘祖大爱之心?'猴先生的话终于让所有人静寂无声。

嫘祖是大家心目中的神,是神就不可亵渎。”

法师似乎不理我的沉默,像摆别人的故事,继续平静地说:“从此,拐羊湾养羊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栽桑养蚕养鸡猪狗牛,人勤财丰,读书认字的人也多了,愚昧无知的事少了,拐羊湾清静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十六年后,张神汉提着一双破了洞的绣花鞋,去洞天山羞辱猴先生,猴先生被破了法,拐羊湾的人才又去刨进湾的路口那座修好的墓,刨出了墓里的人。”

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夺口而出:“坟里是啥子呢?”

法师一字一句地回答我:“坟里是个石头人。”

“哪……”我嘴巴张得比牛屙屎的牛屁眼还大。

“猴先生瘫(痪)了,石头人活了。”法师声音哽咽地对我说。

缘来怨去恨又来

相关文章

  • 缘来怨去恨又来

    《神仙也是人在做》二十六集 我前后去了青龙山道观三次,详细考察了青龙山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概况。 青龙山整座山脉呈龙身...

  • 心安才是归处

    别去争,越争越累,别去怨,越怨心越苦。别去恨,越恨心越气,怨来恨去难为别人,伤了自己。学会放下,心安才是归处...

  • 往渡生

    佛曰 爱别离 怨憎会 缘来则去 ...

  • 无题

    月升月落月圆缺,缘来缘去缘有无。君怨吾离不相见,吾念君心愁断肠。

  • 挥别过去,为了更好的未来

    人生之情事,缘来缘去,有所乐必有所怨。太执着于恩恩怨怨就错过了人生其他的美好,学会苦乐随缘,用从容的心去感悟流年,...

  • 原创分享【梦缘】

    《梦缘》 魂牵梦绕缠枝连, 怨去缘来心相牵; 梦境比翼双飞燕, 蝶恋起舞修禅缘。

  • 十六字令二则

    昏! 情至纷纷化墨痕 山盟去,何必怨良人? 恨! 缘尽丝丝斩地根 海誓陨,又谁肯夜奔?

  • 元旦

    年逢冠疫结无宴,辗转三地无留恋。 不知生平爱多少,只恨今生缘再难。 朝暮更替过今朝,卧榻一眠又来年。 愁多怨,苦多...

  • 来去皆是缘

    来去皆是缘/安安 来是缘,去是缘,红尘一笑过云烟。心无杂念欢。 盼时短,恨时短,恨知结局还贪恋。 不负心中念。

  • 致简人生,随缘就好

    缘来缘去皆是缘,缘聚缘散总有缘;缘深缘浅甚由缘,缘分不定勿须怨;随缘而安心神安,随缘而宁静致远;顺其自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缘来怨去恨又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jx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