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5岁,会发生各种光靠一个人无法解决的事情,像企业的倒闭、家人的伤病和离世、老婆的出走等等,这些无法用方程式来解决的问题。或许,我们可能认命,企望通过看一些星座等命运的书度过这些难关。
40岁的我们一面体验着这种没有道理的事情,一面要克服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智慧比培养知识更重要。
接纳与改变
接纳你不能接受的一些事情,改变你可以改变的事情,并智慧地区别两者。
27岁那年生病之后,我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没有纠结于为什么是自己得病,一边工作,一边积极治疗。
我改变不了自己得病的事实,但我可以去积极配合治疗。我为了能每一餐都不错过吃药时间,把自己的吃药时间做成表格那样执行。为了能区别每餐的用药类别和量,我自己制作了颜色不同的药盒。
到了40岁,我能更加清晰地区别接纳和改变这两者。
1、到了40岁,精力肯定没有年轻人多。我接受自己年龄,这样必须对我的生活精简,做减法。
我不会报很多的课程让自己学习,会在一年中报一个最想做的去学习。
2、接受父母的衰老速度远远大于赚钱的速度。
会在有限的假期里面想尽一切办法赶回老家,陪伴他们。每到节日,注重仪式,精心挑选礼物送给他们,告诉他们,我们很想他们。
3、接受我的小孩就是一个普通小孩,也会坦然面对“即使我们家长再怎么培养,他有可能还是普通的孩子”的结果。
我不纠结于他每天都读了什么书,是否上了辅导班,是否落后其他孩子。我会专注和他一起一个月读一本书,看看能不能读出不同的乐趣。
自律与例行公事
人的自律是有限的,保持例行公事不需要大量的自律,但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大量的自律。
自律是我现在去干点什么。例行公事是:不,我现在就是该干这个,几乎是无意识地去做,就像我们每天饭后要刷牙一样。
30岁——40岁期间,曾经买了一堆的英语资料,学习一段时间最终放弃。练习瑜伽也是如此,在无数次的开始和失败中,选择的是放弃。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在自律上面不可能成功。
可是36岁那年,我为了自然生产,在半年时间内,坚持每天5公里的快步走。
为什么在学习英语的路上我没有坚持,而在快步走上能够坚持下去?我还是那个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准备生产的那半年,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专注自己“每天快步走30分钟”这个小目标。我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建立“每天快步走30分钟”的这个小目标,每天打卡运动中,我只关注是否完成。就像每天吃饭、睡觉、刷牙那样,我在那个半年例行公事地完成它。
到了40岁以后,我会把自律更多地放到“例行公事”的建立。
1、锻炼,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快步走。
2、我和老公例行公事一周一次约会。
3、每天早晨6:00——7:00例行公事写作1小时。
4、每晚例行公事与孩子一起阅读半小时。
压力与休整
中年危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房贷的压力。谁都想幸福无比的生活,可压力常常有。问题不在压力,在于我们找错了地方。
比如,去健身房举重,给肌肉一定的压力,是坏事情吗?不是,那是什么才是坏事?是运动过量,问题不在于压力,在于我们没有给身体“恢复”。
生活亦如此,我们面对压力,更要重拾“休整”,这个休整可以是睡个懒觉,也可以一个下午的无所事事,还可以给自己放个10天的年假,关键是重拾生活中的乐趣。
老公周末的早上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看手机,听音乐。不再抱怨他浪费美好的早晨。
允许孩子与我们在一个下午,无所事事,聊的什么都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