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一一
朱宪民,男,汉族,1943年生于山东濮城,河南范县人。摄影专集有《黄河百姓》《草原人》和《躁动》,这里收录的是前两部的作品。
整理编辑完朱老师的作品之后,感受到了其内心的平和、诗意还有一些小情绪。一直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不是单一的二维平面,而是一个立体几何,独立完整却有着不同的面。
而他不同的作品则是其不同面的展示。我不太喜欢用一种风格概括一个人,觉得这样有些片面,对被评价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朱老师拍摄老百姓很喜欢用仰视角,有时表现温暖力量,有时则展现光怪陆离。其独特的视角总是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习惯于用常规视角去观看这个世界,而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优秀的摄影师会用其独特的视角带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发现世界。
其次,朱老师的元素构成亦让我收获颇深。什么是构图,就是让合理的元素位于合理的位置。都说,摄影初期是做减法,后期则是做加法。加减的无非就是元素。
朱老师的作品,无论是远景、全景还是近景,出现在画面里的元素都“井然有序”。其对于远全景的宏观把握能力着实让人佩服。虽然人多,却一点都不乱,很有章法。
竖构图,也值得我们来聊一聊。我们平时拍摄都习惯于用横构图,竖构图用的很少。在拍摄远全景时,竖构图可以更好的展现层次,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加丰富。
而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像作品也大多是竖构图,譬如德国摄影师奥古斯特·桑德的作品。竖构图于人像作品来说更加庄重正式。
最后,我们来谈谈作品中的“灵氛”。“灵氛”一词来源于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我将其理解为轮罩在作品中的情绪或氛围,而其中赋予拍摄者隐含的意味。
阿盖特的著名摄影作品《巴黎》便是其开端。这幅作品只有街区景象,没有任何人,给人以心灵的想象。从此,摄影获得了隐含的意义。
而朱老师拍摄的小巷弄堂和一些街道,总有一种淡淡的“灵氛”萦绕其中。我觉得这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少了这种“灵氛”,便让人觉得你的照片干巴巴的,毫无可看性。正如文学作品一样,摄影作品同样需要耐人寻味。
当然,这种“灵氛”越强,越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获得更多人的喜爱,譬如深濑昌久的《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