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曾经曰过:“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14·41)
上好礼,则民易使,那么,如何“使”呢?如果民不可“使”,又该怎么办呢?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8·9)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如果好管,那么就由着他们就是了;如果不好管,就教化他们。”
历史上对本章的理解,绝大多数是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来理解的,这也造成了统治者把孔子作为实行“愚民政策”的鼻祖,给孔子扣黑帽子的理由。
孔子是主张实行“仁政”、“德政”的,主张对人民实行教化的,而绝不是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大戴礼·虞戴德》记载说:
圣人之教于民也,以其近而见者,稽其远而明者。天事曰明,地事曰昌,人事曰比,两以庆。违此三者,谓之愚民。愚民曰奸,奸必诛。是以天下平而国家治,民亦无贷,居小不约,居大则治,众则集,寡则缪,祀则得福,以征则服,此唯官民之上德也。
孔子还曾经说过,“不教而杀为其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20·2)。
通观《论语》全篇,孔子一直主张对民实行礼乐教化,而绝不是愚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