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主任
老同学两口子干仗,干得噼里啪啦的。
本来,疫情就憋得人都快崩溃了,两口子还有精力干仗,真是佩服。
我一年就特么能挣8万!今年疫情公司还不知道死活,这娘们儿却让孩子读一年4万的私立校。
同学两口子也不见外,直接把我约到他家楼下饭店,开始找我评理。
他媳妇也不示弱:现在谁家孩子不奔好学校,那私立校啥条件!圈子也不一样啊。
老同学:圈子不一样,你有那条件吗!
媳妇:那怪你没出息!
两口子带着口罩,也不影响吐沫星子差点呲到饭桌上。
行了!先喝酒。我一声令下,两口子老实了许多。
要说我这个老同学,当年是班级里最穷的一个,能找上媳妇,可以说是老天爷开了眼。
穷到什么程度。
当年我们上中专,吃食堂。
别人打4块的肉菜,他打2块的素菜。
几乎很少看到他吃肉菜,他的菜谱里几乎天天是鸡蛋炒西红柿,西红柿炒鸡蛋,再不,就青椒大头菜。
就着馒头和咸菜,吃的喷香。
同学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
我们学校当年在城市郊区,旁边是个工地,经常一些农民工过来打饭。
因为我们学校食堂是开放的,学校的饭菜比社会上便宜很多,饭量也给的多。
一天中午,一个30多岁农民工模样的妈妈领着一个孩子,来食堂打饭。
我们学校食堂打饭,需要先拿钱,换成饭票才能买饭。
刚好那天,换饭票的阿姨不在,来打饭的娘俩站在队伍附近,不知所措,十分尴尬。
我和同学排着长队,我这个同学主动上前给娘俩换了饭票,换了5块钱的。
并且让娘俩站在自己队伍的前面。
孩子妈妈弄得很不好意思,连连给我们身后的同学点头,示意道歉。
我站在同学的后面。
轮到孩子妈妈打饭,孩子妈妈问有没有肉菜,食堂打饭的小姐姐说,有,就剩豆角炒肉了。
那就来豆角炒肉吧!
来4个馒头。
当饭菜打到盆子里,孩子妈妈愣了一下,小声的试探的问:大妹子,这里面好像没有几个块肉,你是不是打错了?
食堂小姐姐横着眼睛:没打错,都这样,肉菜里就都是几块肉,下一个!
孩子妈妈摇摇头,叹着气,领着孩子要往外走,并向我们点头致谢。
同学一把给孩子妈妈拽住了:我看看!这里就一块肉!这哪里是肉菜呀!
然后把盆子从孩子妈妈手里夺过来,啪的跩在打饭窗口:马上给盛上几块肉,这哪里是肉菜啊!讲不讲理。
小姐姐急眼了:都这样,爱吃不吃!
你信不信我给你窗户砸了!你信不信我找校长!你信不信我尅你!
小姐姐横了一眼,不情愿的给孩子妈妈补上了一勺子肉块子。
孩子妈妈吓得嘚嘚瑟瑟,连连点头,灰溜溜的离开了。
那一天起,我们都劝同学:以后别到那个女的窗口打饭了,别让人家报复你,给你少打菜!
管她呢,我就让她给我打饭,反正我也没钱吃肉菜!
直到毕业前,我们才发现一个秘密:我这个同学吃的胖得和猪一样。
原来,这个打饭的小姐姐和我这个同学好上了,天天给他打肉菜,什么红炒肉,溜肉段啊,豆角排骨。
我指着饭店的桌子上的锅包肉训斥老同学:咱上学那时候,哪里捞着这么好吃的菜,差不多就行了。
他媳妇低着头,没吭声。
宴席上,我们一直在喝酒,没有接着他孩子的话题唠,就是唠过去,回忆当年的上学苦逼的生活:
三个烧饼吃一天,一屉小笼包搞定一个前女友。
第二天,同学给我发信息:搞定了!媳妇说,上普通高中也挺好的。
虽然,是同学的事情,我也很激动,眼睛差点溢出眼泪来。
谁不想给孩子幸福,谁不想给孩子吃好的。
都是没办法。
昨天,同学发了一个朋友圈: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是啊,圈子不同,不必硬往里拱。
就像那天晚上,喝酒喝多了。
同学拽着他媳妇的手,哭的泣不成声:要不是你当年给我天天打肉菜,能有我今天吗!
他媳妇横着眼:要不是你心眼子好使,我能跟你!穷光蛋一个!
长这么大,我就嫉妒过两个人。
一个就是我的爸爸,无论爸爸每天挣没挣钱回来,妈妈都会给爸爸盛上满满一上尖的面条,底下还藏着一颗硕大的荷包蛋。
一个就是我这个老同学,用一张两块钱的饭票,打了一个4块钱的糖醋排骨,而且,这种状态吃了好几个学期。天天调换着样:周一是溜肉段,周二是锅包肉,心情不好来个宫保鸡丁。
虽然他两口子当年的行为龌龊,占了公家的便宜。
还是为他们的选择点一个赞:无论是他们的爱情,还是他们对孩子学业的选择。
同学朋友圈说的很对: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你发现,十年寒窗,你也无法跨越你自己出生的阶级。
但,并不影响你幸福。
你能吃到一块钱的烧饼,两块钱的素菜,突然吃了好几个学期的肉菜。
这已经很幸福了。
我们的人生是这样,孩子的人生也是这样。
我理解,这就是圈子里面的幸福。
换个圈子,不一定。
因为:
西红柿炒鸡蛋,有西红柿炒鸡蛋的市井。
宫保鸡丁,有宫保鸡丁的高阶。#高考倒计时#
我是赵主任,和你一起怀念过去,怀念良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