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溜着就到了年三十,家国记忆的若干往年此刻,就是户外天寒地冻,家里忙乎年夜饭不可开交。以前不懂得啥叫年味,啥又叫仪式感,拿现在的做派与当年一比较,真格的年味与仪式感,似乎都累积到了过往的岁月。那个时候的除夕,家家户户的大清扫基本就绪,窄逼居室天花板加四壁,被粉刷得白白生生,有的还透着墨水蓝。家里简单、简陋的家具,大清早就被腾挪到室外,用水冲、布抹擦拭得干干净净,晾晒干了后再物归原位。当然房屋焕然一新之后,还少不了要贴上一些喜欢的年画,新年的万象更新一下就出来了。至于床上铺的、盖的、穿的用的,也都被浆洗得干干净净,虽然免不了打着补丁。
那时哪有汤圆粉卖?全是自家提前就把糯米与粘米,按比例搭配放到盛水的盆里或缸里,一泡就是十天半月的,然后用手推石磨磨成浆,再装入疏密恰好布袋过滤大半天,直到里面的清水都被沥干成了水粉状。包汤圆的馅也是自家做,原因无非没有卖的,即使有卖也没那个钱。还甭说现在回想起自家做的那个馅,还真香、真地道、真好吃。有白糖、有炒香的花生、核桃、芝麻擂成颗粒,有热化了的猪油、有腌制好了的桔皮糖等。放在盆里一拌合甜味香味都出来了,令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垂涎三尺。除夕年夜饭尽管在困难年代,鸡鸭鱼肉还是想方设法存放到了这一刻,餐桌上还是摆放得盆满钵满,令嘴馋了一年的孩子们大快朵颐。咱家世居两江环抱重庆,口味自然脱不了麻辣鲜香,家家做的私房菜可称一流。何以为证?当时的感受虽然无法还原,但味蕾的记忆超级深刻。后来日子好起来之后,吃到的好多大菜、名菜,都会以小时候吃到的为基准,以此判断是否地道好吃。
年味究竟是个啥?为啥现在的人老说年味越来越淡,甚至还有极端的说是没了年味。我对年味也思索过很多年,也想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加以概括,可又总是觉得无法说到根上去。那天女婿与我聊到除夕夜做什么菜,哪些菜好吃还是不好吃?其实啊判断的标准很难统一。所谓的年味啊,或许就是每个人孩提时代的记忆,再深入一点就是对自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经常做的饭菜的记忆,虽然家常但能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特别能让味蕾记住一辈子。
(本文插图选自“小红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