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大流,别人买房买车,你也跟着买房买车;看见别人穿名牌、买奢侈品,你也去穿名牌、买奢侈品;很多家长,看见别人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你也忍不住给孩子报班。
我们努力地去工作,强迫自己去赚钱,主要是为了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为了跟上他人,与别人过得一样。但是这却让自己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极简主义》的作者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和瑞安•尼科迪默斯也曾经渴望努力跟上他人,达到社会所谓的成功标准。
他们年纪轻轻就坐上了企业高管的位置,每周工作七八十个小时,拿到了六位数(美元)的年薪,拥有豪宅名车以及各种奢侈品,可是他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因为物质方面的富有而提升,反而感到焦虑、抑郁、空虚、寂寞。经过一番反思,他们决心舍弃生活中多余的物品,过上了极简主义的生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本书作者乔舒亚和瑞安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童年时期都是在相对贫穷的环境下度过的,看到自己的父母因为挣钱少而不快乐,他们便认为如果能赚到很多钱,能随心所欲地去花钱,就一定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他们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他们以获取金钱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为目标,通过一番努力,先后在同一家企业担任销售人员,并且数次升迁,不到30岁就拿到了6位数的年薪。
但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持续加班加点,每周工作七八十个小时,他们感到并不快乐。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也就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为了化解内心的不满,他们试图用金钱去购买快乐,他们买了名车、豪宅、豪华家具、名牌衣服、电子产品,去度豪华假期。
在外人眼里,他们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成功人士的生活。为了购买昂贵的物品,他们每年花的钱比挣的钱还多,欠下不少债务。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次购物带来的快感稍纵即逝,伴随而来的是焦虑、抑郁、空虚和无助。
他们渐渐意识到,通过获取地位和积累物质财富,并不会带来真实、持久的快乐和满足。而且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仿佛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盘旋坠落。
后来,乔舒亚的母亲因为肺癌去世。母亲的去世让乔舒亚和瑞安讨论起了让他们不快乐的原因,感叹人生只有有限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在追求物质财富上,也可以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后者不一定会妨碍人们追求前者,但是无止境地追求金钱财富并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乔舒亚和瑞安开始思考生活中究竟是什么束缚了他们,阻碍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列出了清单,这些束缚他们的事物就好像一个一个“锚”,卡住了他们的人生,使他们无法获得成长和自由。
首先阻碍在他们获得自由的锚就是房贷、车贷、其他大额账单及大笔债务,以及不能给生活增添价值、却占据大量时间精力的事业和某些人际关系。
其次就是有线电视费、网费、小额债务、不穿的衣服、没有用的家居物品等这些消耗他们时间和注意力的锚。
他们决心在一段时间内摆脱这些锚,追求幸福、自由的日子。
乔舒亚在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曾遇到了难题。因为他母亲生前一直在买买买,总是积攒各种东西,她的公寓里到处都是古董家具、原创艺术品、装饰品等,甚至乔舒亚小学时涂写过的纸张母亲都一一保留,装满了四个箱子。
起初,乔舒亚对于母亲的遗物什么都不想舍弃,因为这些东西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情感。但是后来他意识到为母亲保留所有的东西是徒劳的,就算没有这些物品,他也能将母亲铭记于心,于是把母亲的东西全部捐献出去了。
在这个过程中,乔舒亚渐渐明白,我们对某人的思念是在自己心中,而不是物品上;财物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重压,而放手可以让我们获得自由。他和瑞安开始处理一个又一个束缚身心的锚。
他们不再乱花钱,放弃了旅游度假、吃豪华晚餐等,将省下来的钱还清了贷款和债务,打包家里的物品,扔掉或捐献了很多多余的东西,只留下自己真正喜欢的、用得着的东西。
在解锚的过程中,他们取回了更多自己的时间,用这些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实现个人成长,去帮助他人等,从而对幸福有了更深的体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