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纷繁的杂梦,扰的我不知醒了几回,又昏睡了几回。伴着喜鹊、麻雀喳喳的叫声,索性起床。
行走在村部向北的田间小路上,回望东方天际,太阳已跃出地平线,一片春风雨露施众生的祥和。很幸运,今早下了霜,麦田里的青苗上披了一层白雾。白霜上缀着点点露珠,阳光穿透白霜,把青苗洗的透亮。绿色流淌在乡野中,一阵晨风拂过,田野里的冬小麦碧波一般荡漾开来,土地上氤氲出一股青苗与泥土混合的芳香。

我想伸手沾去那青苗上的露珠,却又不忍踩踏田野里的青苗。冬天逝去,青苗们在冬季与今春中经历了大大小小四五场雪花及雨水地滋润,它们的根已经充分地吸允了水分,牢牢地抓住土地,源源不断地输送供给青苗快速生长的营养。青苗们才能逐渐探出头,并使出浑身解数向阳而生。我怎能狠心去踩踏它们?
所有生命都在不断地积攒着生长的力量,等待着那深春的讯号,为它们生命地绽放做着准备。这,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声音。我好像能听得到,看得见,发现得了。这一切源自生长的美好声音,似乎在大自然坚不可摧的力量呼唤下愈发蓬勃有力。即使会面临狂风暴雨,青苗们在风雨中也不会低下头,雨水的润泽会让青苗更加得翠绿鲜活。





青苗如此,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人生奔波几许,总是风雨难当,而这,正是生活的常态。不由得想起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用诗词比喻做学问三种境界地运用。这几首词原本是描写儿女情感的,先生巧妙地“拿来”,将它们引用到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者是人生奋斗的三个阶段。讲得非常透彻,令人醍醐灌顶。
第一个阶段,先生用的是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第一种境界描写了凭栏远望的孤独与迷茫,是人生开始起步时地规划。提示人们做学问、做事情要高瞻远瞩,有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
第二个阶段,先生引用了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雨细》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此句作为隐喻人生中的第二种境界,说明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求而不得之后,形容消瘦却无怨无悔的进取精神。一个目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的,要辛勤耕耘,坚持而又执着。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地洗礼,才能收获喜悦的成果。
先生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比喻为人生中的第三种境界。在这个阶段,立志地追逐,在多次磨炼与周折之后已经开花结果。蓦然回首,不经意间已然迎来收获,一切汗水都没有白流。那正是衣带不枉渐宽,憔悴亦无所谓的释然。

万物生长始于春,春临大地万物生。看着村里一望无际的青苗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茁壮生长,那收割麦穗的日子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