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治愈”系这个词,是从秤砣儿的口中。周五傍晚,我从村里回城。一进家,便被秤砣儿拉着看起了一部动漫《猫的报恩》。看着看着,她扭头跟我说了一句,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看这个动漫吗?因为它真的很治愈。
作为一个“舶来品”,治愈系就是让人感到平静,治愈,舒畅的人或事物。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句安慰的话等等,都会被誉为“治愈”系。在我看来,一首优美的曲子,一个爆笑小品或电影,一段瑜伽运动,一顿美味的晚餐,一次心仪的旅行等等,应该都可以被列为释放压力、自我恢复的“治愈”系之中。
一直认为,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我们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是真正“压力山大”的一群人。殊不知,小学生们自有他们的压力:家长与老师期待高分儿的眼神儿,记忆不牢的生字,难背的数学公式与英语单词,兴趣班里的那些课,还有逐渐逼近的小升初考试选拔……联想到这些,我用力搂了搂与我坐在沙发上看动漫的秤砣儿,捏了捏她那双肉呼呼的小手。全神贯注看动画片的娃儿回过神来望了我一眼,那一瞥意味深长。想来,她不只是为了与我共同看一部动画片儿,她用“请你陪伴”让我了解到她也有“成长的烦恼”,娃儿好像真的长大了。
说起“治愈”系,我来到李腰村工作之后,应该有数次被“治愈”的经历。村两委班子及同志们的幽默风趣,遇到问题时在一起讨论商量的工作干劲儿,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排名评比领奖之后的笑脸,我们驻村工作队员们一起包饺子的家常,还有就是日常进村入户的走访中感受到村民群众的淳朴厚道。你们来了吗?进家坐坐……这句话几乎在走访到的每一户村民口中都会听到。
记忆中又一次被“治愈”的走访是在8月中旬。一大早从村部出发,我们已经在村扶贫小组长何立英的引领下走访了20家刘天庙村的脱贫户。就在那天的走访接近尾声时,我们来到靠近路边的一处二层楼房前的院子里,铺成水泥地的院子打扫的很干净,横向与邻居家同样是水泥地的院子自成一体,连接成一片整洁的小广场。那户人家的大门东侧放置着一张网床(以往的农家人都喜爱这种床。床面是用粗绳子编织成渔网状,固定到四根木头床腿上。因网面的透气柔软,夏季尤为适用),网床上半侧躺着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半蜷着的身体,左手搭在身上舒适的卧着,貌似个头不高,头上顶着一块毛巾。在扶贫小组长的招呼下,老太太右手支撑着身体,慢慢的从网床上坐起来。看见我们工作队员之后,她对着我们朗声招呼道:哎呦!你们来的早呀!可吃饭吗?看着这位惦着小脚、笑呵呵的迎着我们走过来的老太太,我因她灿烂的笑容而自然的嘴角上扬起来。何立英介绍说,老太太名叫南秀英,今年88岁了,至今耳不聋眼不花,闲来时还可以给已经花眼的儿媳妇穿针引线,帮着做针线活儿。看到南奶奶那张只剩下稀少几颗牙齿但是笑得阳光灿烂的嘴巴,我仿佛看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那是南奶奶古铜色皮肤在晨光中反射出健康光泽的力量;是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南奶奶从祖孙四世同堂一室相处的舒适生活中发自内心的惬意与悠闲。那张带着自然笑容的脸,你只需看一眼,就会觉得无比平静、舒畅与放松,仿佛阳光融化冰雪后,时节又重归春暖花开。
应该说,可以被列入“治愈”系的,还有文字。文字的使命就是人们用于表达意思的记录符号,表达信息、使之流传的方式和工具。历代的众多作家、诗人们等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作品何以称之为经典?我想,就是因为那些文字与读者产生了“共情”,润物无声般治愈了读者的心灵。就拿始终笑看人生的东坡先生来说吧,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尝尽人世沧桑,但我就是喜欢他任何时候都无畏且淡定的好心态,以及因此而留给后人的众多“治愈”系诗词。如这篇脍炙人口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此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尤其是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先生真是悟精道透了面对多舛命运的淡然和豁达,对待未卜前途的从容不迫,以及看淡人世风雨后坦然前行的平和心境。这样的文字就是一种力量,为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读者带来莫大的勇气,指引着我们努力继续前行。
上周末下午,在我的邀请下,秤砣儿与我一起去了之意书社。一人一本书,一人一杯茶,我俩并排坐在吧台前面的长桌上各自看书。过了一会儿,看完一个故事的秤砣儿碰了碰我的胳膊肘说,老妈,你看吧台上的这个小鱼缸里有好多鱼,这些小鱼们呆萌的眼神儿多“治愈”啊……呵呵,一群小鱼也被你列为“治愈”系,真是童真的娃儿。
眼中看到美好,心中生成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