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LeetCode
评茶真经内功篇之嗅觉(一)

评茶真经内功篇之嗅觉(一)

作者: 阅茶 | 来源:发表于2016-04-30 16:24 被阅读64次

亲们,还记得那年那本《评茶真经》吗?不知道各位看完了后有没有突然觉得有一道真气从脚趾尖直冲上天灵盖,然后有一种打通任督二脉,背后突然光芒万丈的万事皆悟感觉。没有?再点此温习一遍。

相信大家看完上一篇心法篇后,都摩拳擦掌,欲练神功了吧?第一次听说推荐评茶真经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让我推荐就马上推荐,第一我要试一下,因为我不愿因看见推荐了后加一些特技上去,这样读者会骂我的,所以此秘籍我是潜心修炼过才敢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

在我们修炼内功过程中,心法会一直贯穿其中,必不可少。所以大家有好好记住心法口诀了吗?在评茶中最重要是靠感觉,而内功的修炼都是围绕着这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四个方面进行。

这篇让我先来说嗅功——闻香气之类型高低长短纯杂。

                                   从“鼻塞”与“难吃的飞机餐”说起

“味道”对于我们来说,不单单独指味觉,而是味觉与嗅觉的结合。还记得上次感冒,鼻塞的时候吃什么都味如嚼蜡吗?还有那些永远都不好吃的飞机餐吗?

这有时候不能怪人家做的东西不好吃啊,很大原因是我们的感觉出了问题,尤其是嗅觉。当你把东西放进嘴里时,它散发出的气体会通过鼻咽部往上传导到鼻部的嗅觉受体,所以在吃东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食物的香味。但当你的嗅觉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对美食的评价会立马大打折扣,并且会变得狂躁抑郁。

                                                    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的所有感觉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刺激,经由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再由中枢感觉神经反应的,嗅觉也不例外,必须遵从这个原理。

但是具体的机理却复杂得多,大家肯定认为,我们一早就把嗅觉的机理给破解出来了,其实对于嗅觉的机理完全破解还是十来年的事情而已。而给出的嗅觉机理的两位科学家, Richard Axel理查德·阿克塞尔和Linda B. Buck琳达·巴克,在2004年10月4日,获得了诺贝尔基金会颁发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位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在于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认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

                                               嗅觉受体的激发过程

嗅觉受体蛋白它是一种跨过细胞膜7次的多肽链的细胞表面受体。而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

我们产生嗅觉的过程是这样的:

1.嗅觉受体蛋白创建了一种粘合球囊让香气分子可以粘附在上面。

2.当嗅觉受体与特定的气味分子结合时它们的构型就会发生变化,而另一种蛋白质——G蛋白质(G protein)同时会发生变化。

3.G蛋白又转而刺激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cAMP,是一种信使分子)的形成,从而激活离子通道(ion channels),让其开通,然后使细胞被激活,引发出一次神经冲动。最终的结果一个脉冲电信号被送到了嗅球(olfactory bulb)。

然而,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我们的为什么能闻到那么多的香气(嗅觉比味觉要复杂上去许多。诺贝尔奖也不是那么好拿啊!)

                                                       嗅觉受体与香气分子

阿克塞尔假设气味受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蛋白质家族中的成员,这样就可以从大型蛋白质族群入手,最后锁定只对嗅觉细胞中出现的基因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大约有1千个负责嗅觉的基因,生产了相同数量类型的受体,也就是说,我们大约有一千种蛋白质受体。这是人类基因里面数量最大的一族基因,大约占人类基因总数的1%。这些嗅觉受体细胞占据了鼻(粘膜)上皮上半部分的一小块区域,而且能嗅闻到我们吸入的各种气味分子。

阿克塞尔和巴克证明了气味受体有多少,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他们是一对一的关系。现实是我们能闻到上万种气味,研究发现对应的蛋白质受体只有不到400种。如果一种蛋白质受体只负责一种气味,那么我们的全部基因都负责制造蛋白质受体,也不够用啊!

所以自然巧妙之处在于此,一种蛋白质受体可以跟多种气味分子结合,同时一种气味分子也可能和多个蛋白质受体结合。自然界的气味是由多种气味分子构成的,所以“气味类型”(odorant type),其实就变成一串一个受体与气味分子的排列组合了。

就像上图一样,D类香气物质能与2,5,6香气受体结合,从而产生出紫罗兰的香味。于是这400种蛋白质就能组合出上万种气味的排列(odorant pattern),从而构成了我们识别气味能力的基础并且形成了约对1万种不同气味的记忆。

                                                       感觉信息的中转站

可是研究还没结束(果然诺贝尔不好拿啊!),那么这些排列组合是怎么传输到我们的大脑相应区域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第一个中转站组织—嗅球。在嗅球里面中约有2000个精确的微小区域(microdomains),称之为球囊(glomerulus)。

每一个球囊都有他显著的类型特性,同一类型的受体细胞会把它的神经突触(nerve processes)送到相同类型的球囊去。就像图上画出来的,相同颜色的神经突触,只对应一个嗅球。

而球囊就又一个中继器一样,不单单链接着嗅觉受体细胞的神经突触,同时与一种叫僧帽状细胞(mitral cell)的神经细胞联系在一起。每一个球囊只对应激活一个僧帽状神经细胞,从而当嗅觉蛋白引发出信息流(即闻到了气味),会通过嗅球传递到相应的僧帽状细胞,最后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大脑的相应部位。

                                                      总的来说就是这样

总的来说我们嗅觉的激发过程与传导机理就是这样。

然而,知道了嗅觉机理将会对我们修炼神功会有什么用呢?这要等我下回分解了哈哈哈!

相关文章

  • 评茶真经内功篇之嗅觉(一)

    亲们,还记得那年那本《评茶真经》吗?不知道各位看完了后有没有突然觉得有一道真气从脚趾尖直冲上天灵盖,然后有一种打通...

  • 寒冬内功修炼真经

    虽然每次「寒冬」都会导致大量需要再融资的创业公司死掉,但那些打不死的小强,却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顽强地活了下来,并...

  • 传统中式生活艺术-茶花之道

    焚香、点茶、插花、挂画为北宋时代的生活四艺。 「香」重嗅觉之美, 「茶」重味觉之美, 「花」重触觉之美, 「画」重...

  • iOS内功篇:浅谈Crash

    iOS内功篇:浅谈Crash iOS内功篇:浅谈Crash

  • iOS内功篇:内存管理

    iOS内功篇:内存管理 iOS内功篇:内存管理

  • 【2020评茶员研修取证班·北京】

    【评茶】 是评审人员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

  • 简单到您可能不敢相信——站桩十年的压箱底体会

    下面的体会,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符合《内功真经》的核心“伸筋拔力、真...

  • 《评茶真经》第一卷-心法

    曾经有一天,当小编在芳村茶叶市场闲逛的时候,突然后边喊住了我,深情地说:“不得了,不得了,有道灵光从你天灵盖喷涌而...

  • 武汉评茶员考试培训报名要求

    经过国家认证的、以评茶为职业的人员简称评茶员。同时,评茶员也是一种职业名称。按照《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评茶...

  • 站桩课堂|提胸以下腰

    这个动作要领叫「提胸以下腰」。 《内功真经》是这样表述的:『人皆知下腰矣,而不知下腰之窍在乎提胸也,将胸用力提起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茶真经内功篇之嗅觉(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yk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