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

作者: 司鑫 | 来源:发表于2020-07-17 08:17 被阅读0次

    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你会催眠和解梦吗?u1s1,自己一直对这些比较玄学的东西半信半疑,每次看到类似的文章或书籍,都会不禁点击去看看,这是不是就是一直想知道的,原来真的可以洞察别人心里所想。但又有另外一个观点在不断的敲打自己,这怎么可能呢?不要听信谣言呀。于是带着各种疑惑来学习 心理学 相关的知识, 看完了第一本心理学科普书才发现,确实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不管是心理学、物理学还是其它科学,所得出来的结论理论都必须是基于科学依据,从大量的可重复的实践中衍生而来,不是个人化的体验感悟等玄学推导出来的。

    然鹅,对于大多数的我们,对心理学的渴求使得我们对心理学产生了特殊的期望。心理学现象和心理问题与每个人戚戚相关,人们试图通过心理学来解释这些问题和现象,并从中获取行之有效的帮助和建议。在这个过程,我们往往很少去关注相关理论、方法论的真伪,只关注了结果,于是一些媒体、第三方有 “想法” 的人趁机钻取空子,大肆的宣扬一些经过包装的伪心理学的节目、书籍等。而对于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我们来说,我们几乎会盲目的相信依赖“权威”,认为他们肯定是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过。但事实却并不一定。心理学也是一门科学,任何一个心理学理论都是可被重复验证,可被证伪的。


    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项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包含的主题非常广泛且又相对松散(意识、感觉、认知、情绪...),一般使用科学方法来理解行为从而实现科学的统一。对于科学的研究一般有三个原则

    • 科学采用系统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 它以可公开验证的知识作为研究对象
    • 它研究实证可解的问题,并产生可检验的理论

    可证伪性特点

    科学所研究的问题都必须是可解的问题。对于科学或心理学来说最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心理学不相信个人的智慧,更相信科学的方法,而科学方法的本质是 证伪,即对科学研究者的经验、常识和直觉产生怀疑、挑战和批评。

    可证伪性标准

    一项理论如果有用,它所做出的预测必须是明确的,理论必须两面兼顾,也就是说,这项理论在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会发送的同时,应该指出哪些事情不会发生。如果不会发生的事情确实发生了,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这项理论有问题:它可能需要修正或者寻找一个全新的理论。不管怎样,最终都会有一个更加接近真理的理论。
    相反,如果一项理论预测包含了所有的观察到的数据,那么它将永远不能被修正,同时我们将被禁锢在当前的思维方式中,失去取得进步的可能。

    科学上的理论 是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它们能对一组数据作出解释,并对未来实验的结果作出预测。目前科学界所说的理论都是那些产生了一些假设,并且其中很多已经得到了验证的理论。不要把理论理解成一个事实或只是一种猜测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证实都是等价的,在证实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理论证实的数量,更应该关注验证本身的质量。可证伪性越高,预测就越具体。

    迭代思想

    和软件开发有点相似,证伪态度需要我们不断的对当前所得理论结果进行review、重构。就像软件开发设计架构、方案都是基于当前所知上下文中得出,那么随着对该领域、项目的深入了解以及市场的演进,那么当初所设计的方案可能就不是最优解,甚至可能有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调整。这个调整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研究中的证伪, 科学研究对于当前学者的知识水平、科学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在不同的年代,对应的水平差距是比较大的,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那么很多 早期的理论就会显得不那么正确了。比如对于地球形状的研究,就有早期的地球是平的,演进到地球是球状的,最后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其实是一个扁球体的形状,这是一个演进式的过程。
    证伪态度有益于科学本身的原因是因为 科学是通过排除不正确的假设/优化现有理论,而非集中精力研究完美的理论而进步

    如何研究

    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 是从内在本质或者本质属性的角度对现象作出最终解释,才算得上是最好的科学理论 的一种观点。科学家不是本质主义者,不会试图回答该类本质主义的问题。
    本质主义者一般会对概念本身咬文嚼字,在探求知识之前,过于关注术语或概念的定义。而这和科学家的工作方式恰恰相反,在科学领域中,确定某种概念的意义,是在与该术语相关的现象得到一定的研究之后,而非研究之前。(避免将精力放在争论概念定于上);理论术语的使用在科学实践中不断演进,而不是在针对文字意义争论中获得发展,这是科学的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在追求科学理论定义的最大区别。

    操作主义

    操作性定义是利用可测量、可观察的操作来表述的概念定义;这种定义是让科学知识变得公开可检验的主要机制。
    操作主义使得概念从个人的感觉和直觉中分离出来,允许通过任何实施可测量操作的人对概念进行检验。比如把 饥饿定义为 “我胃里不好受的感觉“,这就不是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因为它与个人的感觉联系起来,无法进行检验。在科学领域中,定义一个概念靠的是一系列的操作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事务或任务。概念的可操作性的两个标准:

    • 信度:指测量工具的一致性。对同一个概念进行多次测试,最终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越相似可信度越高)
    • 效度:指测量工具是否测量了它本该测试的内容

    有点像写测试了,效度就是主要写核心逻辑相关的测试,信度则是需要保证测试是可重复的、幂等的。

    个例研究和见证论述

    个例研究和见证论述在心理学研究的早期是比较有用的,在早期可以同个例的研究或者一些论述寻找有趣的现象和待研究的关键变量,找到突破口,对后续的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在研究的后期,那么个例案研究可供参考的价值就不大(一般个例都包含了太多可能的解释)

    总结

    对于心理学所研究的有关行为的结论都要有科学依据,对其的应用也都需源于科学方法,且经过科学方法的校验。而对与非研究者来说,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维和概率性思维,来进行证伪识别,避免掉入所谓的“权威”巨坑中,陷入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星座利用的就是巴纳姆效应,即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但大众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这个效应是手相学和占星术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延伸思考到许多玄学,比如超感官感知、生物节律、通灵、漂浮术等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yw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