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宋:一朵美丽的泡沫

北宋:一朵美丽的泡沫

作者: 一屿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5-19 23:37 被阅读0次

    靖康之乱前,青年画家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献给宋徽宗。5米多长的画卷,店铺鳞次栉比,行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画出了东京城的太平盛世,一朝繁华。

    讽刺的是,短短几年后,金兵铁蹄将这座城踏为废墟。皇帝大臣等被虏,北宋顷刻灭亡。

    北宋犹如一朵美丽的泡沫,轻轻一戳,便破灭了。人生如梦,繁华转瞬成空。丹青长卷里的所有记忆终究被时间尘封,留下的是无尽的追思与长叹。

    01    富宋——北宋的美好生活

    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和平改朝换代,温柔地杯酒释兵权,避免藩镇割据,也没有宦官外戚干政,建国之初就奠定了文人治国的基调。与外敌辽和西夏,花钱买和平。

    167年历史,大部分时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北宋,成为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而当时的西方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

    经济富有。

    北宋注重发展农业。宋太祖遗训:永远不加田赋,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宋真宗期间,提拔“重农”官员;推广越南生长期仅三个月的占城稻,粮食产量提高。北宋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民“一日三餐”的朝代。在此之前,诸侯可以一日三餐,皇上则是一日四餐,老百姓是只能一日两餐的。

    而工商业异常活跃。北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抑商的朝代。

    商人地位提高,可以参加科举;商贩们在临街店铺经营,彻底取消唐朝以来的市坊制度,商业区和居民区不再分开;出现了夜市,其他朝代,全年实行宵禁,只有上元节(元宵节)前后3天,才会解除宵禁,允许全城百姓上街游乐,而宋朝,天天都有夜生活了;娱乐圈开始活跃,出现了“勾栏瓦舍”,诞生了不少男明星和女艺人。一生写词的顶流明星——柳永,皇帝也要追的大歌星——李师师;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海上贸易如日中天,瓷器、丝绸、茶叶是绝对的奢侈品,远销海外。纸币“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铁币的不足。

    北宋的财政收入巨大,遥遥领先历代各朝。商业税是主要来源。商业税之高,据说财政收入有六成都是来自商业的税收。

    经济的富有,生活的安定,导致人口膨胀,北宋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破亿的朝代,突破了唐代巅峰的八千万人。

    宋朝人有钱有闲,相当安逸。司马光曾在家书里抱怨,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穿着丝绸做的鞋子。老百姓的生活可见一斑。

    文化富有茨威格写过《人类群星闪耀时》,北宋正是群星闪耀时代。

    柳永、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周邦彦、李清照……明星天团,哪一个不是我们从小都追过、背过的!

    宋朝为何有这么大能量产生文化大爆炸?

    这都源于宋朝重文抑武思想一以贯之。

    根据“太祖誓碑”所言:“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可见宋朝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是赵匡胤在位时所定下的。

    唐朝是怎么灭亡的?地方势力强大,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为什么如此动乱?武将专权,军人篡位。

    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一骁勇善战的武将,借黄袍加身,当上皇帝。赵匡胤深知武将割据的隐患。他曾对宰相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让选干练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贪浊,也抵不上一个武人。”一百个文官,再怎么贪,都不如一个武将易动摇国家之根本。

    那如何选文人呢?科举便成了最重要的途径。

    北宋科举录取率相当高。按每榜来算,北宋大考的录取率是唐朝的11倍,元朝的12倍,明朝的3倍,清朝的3.5倍。

    科举更公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寒门易出贵子,寒门入仕据说占了一半。为防止泄题,考官进入考场,便不准出来,为锁院制;为防止作弊,试卷要糊名,考后要派人誊抄,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密封试卷吗?

    于是,全天下掀起了一场读书热。诗人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太宗说,“开卷有益”;宋真宗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皇帝鼓励读书,老百姓挤破了头,也要读书。便没人愿意当兵了。优秀人才都汇聚于朝廷了。

    文官地位出奇地高。赵匡胤遗训,不得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神宗以后,新旧党派斗争如此激烈,也没有杀掉一个文人。包拯骂仁宗,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了,仁宗也只能默默地用衣袖擦了,继续听着。

    高薪养廉,文官工资待遇相当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文豪范仲淹,一个粥都要分四份的穷小子,后来官至副宰相。一生两袖清风。但退休以后仅用朝廷发的工资就购置良田千余亩,搞起了一个慈善基金会:范氏义庄,荫蔽族人900年。

    这是文人最好的时代。虽然也有柳永怀才不遇,苏轼一生流放,王安石改革失利……但都抹杀不了北宋整体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思想开放的时代。

    于是,北宋成为现代人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

    02    弱宋——泡沫危机

    历史书中有一句话:北宋积弱积贫。与前文富宋的解读产生矛盾。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那么,宋到底富还是弱呢?

    我认为,百姓富,国家穷;文化强,军事弱。

    建国一百年,宋神宗和王安石为什么非要变法?就是因为国家现在积弱积贫到很严重的地步。

    为什么国家穷呢?

    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国家财政收入相当多。但无奈的是,支出太庞大,导致了入不敷出。宋祁提出三冗,冗兵、冗员、冗费——兵多、官多、支出费用多。苏辙再次重申三冗的危害。

    冗兵。得位不正的赵匡胤,重文抑武,削弱军队的权力。但在战争不断的环境下,又需要一支庞大的军队。赵匡胤时,军队人数15万,到宋仁宗已125万。每遇灾荒,招募大量灾民入军。

    冗官。北宋科举大规模扩招,官员数量急剧增长。皇帝为了避免官员权力过大,常常会在一个职务上设置多个官员,以此相互制约。比如一个宰相,现在有三个;地方长官有一个知州,还要设置一个通判来监督。而且官职、差遣分离:官是虚衔,决定俸禄收入多少高低,如尚书、节度使;职是荣誉虚职,如翰林学士;差遣是临时性的,但拥有实权,如知州、安抚使。比如范仲淹,曾担任过一个职位: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陕西经略安抚使兼知延知州。享受龙图阁的荣誉,领的是户部郎中的工资,干的实际上是管理延州(今延安)的工作。这些制度导致官僚机构庞大臃肿,官员数量远超其他朝代。

    冗费。冗兵、冗官直接造成冗费。兵多,军费多。北宋实行募兵制,士兵不再参与务农,而是国家管吃管住。不像唐朝的府兵制,半兵半农,士兵们通过自己种粮食来养活自己,适当减轻国家压力。长久下去,导致北宋庞大的军队支出,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军费开支,到了北宋后期,几乎占到了整个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五。

    官多,待遇高,俸禄开支大。所以范仲淹曾经在庆历新政中,提出精简官吏,裁汰冗员。结果搞得官不聊生,当官的肯定不乐意了,激烈反对改革。

    另外每年还有几笔给辽、西夏的赔偿款。每年给辽10万两银子,真宗财大气粗,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是事。西夏又7万多赔款。但到北宋中后期,每年的赔偿款也变成一大负担。

    那为什么军事弱呢?

    北宋是募兵制,不像以前朝代征兵制,要求强制入伍。而是自愿参军,成为职业军人,终身为兵,长期训练,军队作战能力应该很强。军队人数多达百万,唐朝军队最多才达60多万。从军事数量上来看已经强于盛唐了。

    但纵观北宋历史,与辽国、西夏的战争中,屡屡战败,屈辱求和,割地、高额赔款,签订不平等盟约。北宋及南宋,就像下了魔咒一样,每逢战事即将转败为胜,朝廷就有投降派站出来求和。恨的人牙痒痒,心里憋屈的很。没有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也没有唐朝“天可汗,万国来朝”的盛况,更没有明朝“天子守国门”的豪气。

    这当然和开国皇帝有关。赵匡胤黄袍加身,茶不思饭不香,就怕重蹈旧辙。于是收回兵权,定下重文抑武的国策。兵权分离,兵无常帅,轮流换岗;中央军事强大,削弱地方军事弱小;文官带兵打仗,武将权力十分有限。虽然赵匡胤时期,军事实力不可小觑。南征北战,统一中原。

    但到了后代,即使军事上可以碾压对手,但赵家缺乏安全感的忧患死死刻在DNA上。不怕花钱,就怕有人拥兵自重,造反夺权。

    那么兵源素质呢?北宋中期开始,中央军禁军除了继续按照规定从地方军厢军和乡兵中挑选外,还从民间募集了大量士兵,甚至在灾荒年份直接募集流民充入禁军,为的便是防止流民变成乱民。兵源素质良莠不齐。

    而澶渊之盟后,宋辽百年无战事,北方几乎处于和平稳定的局面。军队管理混乱,训练松弛,贪污腐败丛生。温水煮青蛙,军队作战能力可想而知了。靖康之耻,正是金国看到北宋的外强中干,所以挥鞭南下。一路所向披靡,宋军几乎不设防,望风而逃。此时只有常年和西夏作战的西军,才给出了强力的反击。

    北宋还有一个先天不足——丧失幽云十六州。整个北宋皇帝,都以收复幽云十六州为执念。幽云十六州为什么如此重要?从山西到北京,燕山、太行山脉等重峦叠嶂的山脉,正是中原王朝对抗北方游牧骑兵南下的天然屏障。一旦门户大开,周围无险可守,全是一片平原。拥有骑兵优势的北方少数民族,那就可以肆意南下。金国两个多月,就兵临汴京。

    那么北宋能重来,能打开这个死局吗?真宗时期,和辽的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花十万,赢来一百多年的和平。仁宗时期,和西夏的庆历和议,每年7万多,赢来二十多年和平。

    每个朝代,开国以来,百废待兴,民不聊生。最重要的是稳定,是休养生息,是发展经济。汉朝之初,军事实力不够强大,隐忍不发,利用和亲政策,取得和平相处,发展国内生产。而汉武帝在强盛之时,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把匈奴赶到西边去了。

    北宋花钱买和平,也是为国家的强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终于,北宋经济发展迅猛,一片富庶繁华。但却忘了一句话:居安思危。享乐的生活遮住了人们的眼睛,他们以为钱能继续买到和平。辽国,西夏被钱收买了,金国也会。可是,金国不仅仅要他们的钱,还要他们的国家。

    北宋也有明君和贤臣,也曾大刀阔斧,动手改革。但是都被保守党阻挠了。庆历新政,仅一年多;熙宁变法,15年,最终失败。要么是皇帝优柔寡断,疑心重重,要么是大臣急于求成,不切实际。北宋终究是没有跳过这个坎。两次扭转危局的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北宋的弱,有先天的不足,有后天的松懈。虽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但却是被外族蹂躏得最惨的王朝。

    作为后人,我们不能诟病北宋的任何一个制度。因为存在即合理,每个统治者的初衷都是巩固自己的国家,都是好意。比如周朝的分封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唐朝的府兵制,都是适应了时代,但都成为时代的阻碍。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做出及时的改变,终于走向毁灭。

    03

    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朝代更迭,逃不过历史的规律,逃不过兴亡的宿命。宋朝吸取前朝的教训,却走向了另一个错误。历史总是这么无情。

    但从钻木取火,到农耕社会,到工业革命,到如今科技文明,人类一步步走来,不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吗?回顾历史,反思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北宋的富与弱,昭示着文明与落后,美丽与脆弱。它犹如一个巨大的泡沫,闪着绚丽之光,却被终结者轻轻一碰,化为水气,消逝于历史长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宋:一朵美丽的泡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zz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