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综艺咖】推首精品池综艺咖
文化综艺井喷却同质扎堆,“天时地利人和”也禁不住这般消耗!

文化综艺井喷却同质扎堆,“天时地利人和”也禁不住这般消耗!

作者: 清娱 | 来源:发表于2018-03-08 17:26 被阅读6次

    少而独特谓之清流,但如今的文化综艺却井喷式扎堆、同质化严重,这无疑是在消耗观众的耐心。面对日益激烈的综艺市场竞争,文化类节目应如何保持自身独特优势?是业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年初,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借成龙、杨洪基、王力宏、王俊凯、凤凰传奇、孙杨等近百位经典传唱人之口,用流行传唱经典,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内涵。

    从2017年年初至今,文化热一直在荧屏前轮番上演,文化综艺改变了以往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被媒体称为“清流”。然而纵观如今的综艺市场,随处可见的“清流”综艺也开始渐露油腻,大同小异的文化节目背后,是观众审美的疲劳。

    文化综艺扎堆,清流渐趋油腻

    文化类综艺近年来十分红火,通过读信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见字如面》,将诗词竞赛与综艺节目巧妙结合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动人美文、分享人生故事的《朗读者》,借国宝守护人演绎文物背后故事与历史的《国家宝藏》......

    随着一系列文化类节目借综艺外壳再掀文化热,许多制作团队都看到了文化综艺背后的巨大市场红利。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国内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超过50档,其中不乏口碑之作,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节目盲目跟风,出现内容同质化、创新乏力等问题。

    诗词、成语、国学类节目一时之间层出不穷,湖南卫视的《儿行千里》、江苏卫视的《阅读·阅美》《成语中华》、北京卫视的《非凡匠心》、浙江卫视的《向上吧!诗词》、四川卫视的《诗歌之王》、安徽卫视的《少年国学派》、山东卫视的《国学小名士》……文化类节目纷纷举起“清流”的招牌,一时之间各色文化综艺充斥荧屏,“清流们”犹如溃堤的洪水汹涌而来。

    曾经爆款的《中国诗词大会》因为在当时国内几乎清一色的娱乐综艺里独树一帜,让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观众感受到萝卜白菜的美味,而随着文化类节目的增多,观众对“萝卜白菜”的新鲜感逐渐消退,甚至产生审美疲劳,收视惨淡。

    据CSM52省级卫视收视数据显示,《儿行千里》《成语中华》《国学小名士》《诗歌之王》等节目都尚无法跻身榜单排名,而《阅读·阅美》《非凡匠心》《向上吧!诗词》等节目的收视排名也一直在第十左右徘徊,并无太多亮点。对于形式雷同、内容单一的文化综艺而言,跌出榜单或收视垫底,表现平平已成常态。

    天时地利人和,鸡肋变成香饽饽

    一直以来,对于卫视而言,文化类节目就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虽有盛极一时的《正大综艺》《百家讲坛》,但大多还是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中华好故事》《汉语桥》等节目一样,收视成绩平平、话题热度一般、市场影响力不突出,长期呈现出不温不火的状态。

    而这一次,这股文化热从去年初一直延续到今年,且还有不断持续走高的趋势。接下来《见字如面3》《信中国》《中国那么大》《为你读诗》《阅读·阅美2》《向上吧!诗词2》《月旦评》《知识秀》等文化综艺还将接踵而至。

    为何难出爆款的文化类综艺这次却成了各大卫视争相推捧的“香饽饽”?这与政策调控的天时、口碑发酵的地利、文化焦虑的人和,密不可分。

    首先,政策调控为文化综艺的兴起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天时。

    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2017年7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明确指出“总局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

    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为综艺贴上文化标签似乎成了应付审查的“通行证”。一时之间,不仅文化类综艺将传承中华文化作为节目宗旨,娱乐真人秀也纷纷扛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旗。

    其次,信息时代新媒体天然的口碑发酵场所,为文化综艺的持续走高提供了地利。

    随着新兴媒体平台的发展成熟,刷微博、看豆瓣、聊微信成为了观众了解节目口碑与看点的新方式。对于如今的文化节目而言,不仅需要做好内容,还需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文化综艺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和知识壁垒,但以互联网传播的形式包装文化综艺,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嘉宾方面,《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不再中规中矩邀请业内泰斗,而是将知名度与影响力纳入其中,许多流量小生亮相文化综艺。王凯、周冬雨、关晓彤、易烊千玺等新生代偶像的加盟,使得高冷乏味的文化综艺,更能打动年轻人的心。

    在传播方面,文化类节目不仅有主流媒体为之点赞,也有各大自媒体平台争相打CALL,口碑与热度兼具。而当一直高大上的文化节目开始亲民卖萌,也更能击中观众的痛点,《中国诗词大会》00后的飞花令、《国家宝藏》厚重文物的表情包、《经典咏流传》的古诗新唱,强烈的情感反差,使文化综艺在互联网传播中更加受欢迎。

    而后,知识爆炸时代大众的文化焦虑,构成了文化综艺观众基础里的人和。

    知识共享成流行,知识付费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罗振宇的走红,知乎、得到、果壳等知识分享平台的崛起,无疑正是因为它们戳中了当下中国人的痛点——文化焦虑。

    然而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尽管人们订阅和关注的专栏分享越来越多,文化焦虑却并未减轻半分。此时,文化综艺以其独到的治愈效果滋润了观众燥热的内心,源源不断的丰富内容,体系化的知识输出,让观众在收获茶语饭后谈资的同时,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文化涵养得到提升。

    结语

    尽管文化类综艺有着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但现有的文化类节目在内容上仅限于字词、成语、诗歌等文学类型,内容挖掘较为单一;形式上也局限于朗读、竞赛、表演,形式雷同创新乏力。

    少而独特谓之清流,但如今的文化综艺却井喷式扎堆、同质化严重,这无疑是在消耗观众的耐心。面对日益激烈的综艺市场竞争,文化类节目应如何保持自身独特优势?是业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综艺井喷却同质扎堆,“天时地利人和”也禁不住这般消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by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