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曾国藩传》 第2周阅读思考题
第一周,我们从曾国藩的挫折痛苦自卑煎熬困境等入手,理解曾国藩做人的“自我管理——脱胎换骨”,比较理解自己。
第二周,我们写简历比较的同时,聚焦在曾国藩临危受命,创建湘军到战胜太平军,由此理解曾国藩做事的理念方法,比较理解自己。
一、给曾国藩写一份简历
再把你自己的简历与曾国藩的简历仔细作比较,把你比较之后的想法写出来。
曾国藩的简历:
学有所得,学有所思——《曾国藩传》学习笔记2 学有所得,学有所思——《曾国藩传》学习笔记2第一,成长路径不一样,导致抗打击能力不一样,我的求学过程相对顺利,从校园到校园,长期呆在象牙塔里导致我面对挫折时,抗打击能力不强,另外曾国藩几经沉浮,仍然不放弃、不抛弃,努力提升自己,我虽然在目前的状况下,通过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学习乐器提升艺术修养、研习书本提高知识储备,但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一环——科研,我一直拖着没有去实施,这是我应该反思的地方。
第二,思考问题的深度。曾国藩不断的总结,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不断总结反思,创新新的制度,不管是针对绿营的制度创新了军队管理制度、招募制度,还是其他工作中,他都能深入思考,我觉得我有的时候容易被别人带着跑,同时接受工作任务时,应该先自己消化,然后再传达通知。
二、太平军起义是曾国藩的“大机遇”
请你将曾国藩创建湘军到攻破天京后裁撤看作一件事情,分析他做事的理念方法,逐一写出:
1)他是如何了解预测社会情况,如何计划、准备创建湘军的?
了解社会情况:第一,任兵部侍郎时深入研究国家军队武装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国家正规军的实际情况,这是他坚定训练一支军队想法的动力之一;第二,听取朋友建议,创先水师,占据长江之险;第三,时刻关注社会动态,深入分析了太平天国起义:它不仅是清王朝的敌人,也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敌人,如果太平天国起义成功,中国将陷入巨大的蒙昧。
计划:先同意皇帝让他办团练的任务,然后以团练为伪装,上表训练“大团”,打傅鼐的旗号,赢得皇帝的同意批复,实现伪装。
准备工作:无办公场所——借住祠堂
无名位——用过去的“湖南审案局”接送公文
无船只——自己设计,寻找巧匠,花费重金,从广东购置大批洋炮,经过反复研试,终于将洋炮安装在战船上
无军饷——募捐、强行勒派
2)他如何分析八旗和绿营兵制的突出问题?又是如何解决(重新设计)的?
曾国藩总结出来绿营败在制度缺陷上。
(1)士兵普遍有第二职业,不对广泛经营第三产业,军队“小商贩化”,无打仗心思,
(2)低饷制
(3)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败不相救
(4)集而复溃,溃而复集
曾国藩的做法:
第一:实行厚饷原则
a.对湘军士兵,,每月四两到六两白银,是国家正规军的三倍左右,也比农民务农收入多三四倍。
b.对湘军军官,采用高薪养廉的政策,湘军中级军官的收入,是正规军同级军官的三倍到六倍。
第二:将必亲选,兵必自募
湘军就像一棵大树,“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组织内部打通,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这个原则实际上违反了清朝“兵为国有”的原则,湘军私人性极强,每一级只效忠自己的统领,不听他人调遣,提高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选人原则不同
曾国藩选人,“选士人领山农”、“选士人”,就是军官都要用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而不用那些有经验的绿营军官。选文化素养高的人。
第四,重视政治教育,编写《爱民歌》,用孔孟之道训练士兵
第五,打完仗以汰换新,兵贵在精不在多 3)以及他对太平军的战略、战术?特别是湘军的人财物保障(指兵、将、幕僚等人才)和粮饷、武器装备等关键。
曾国藩对太平军的战略,“先伐根本,再剪枝叶”,将武汉、安庆作为战略节点,从大局上分析。
战术:结硬寨,打呆仗
再参照曾国藩做事,把你自己过去如何做事,包括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如何计划,如何准备,有没有战略、战术?一一写出来,进行比较分析。
请你一定注意细节,如何招募、编制、训练(重视政治教育)、战法、粮饷、保举等细节,想想是什么?为什么?
不清楚的名词术语,请你自己查询,练习你的查询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