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做什么样的人给她看。这句话里的什么样,归根到底就是孩子拥有怎样的习惯、性格、品质。再简单点说,就是价值观。
孩子天生就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最终呈现什么样的色彩和图案是综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而成。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价值观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耳濡目染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自我吸收后,慢慢形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
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只有父亲一个人每月微博的薪水维持我们一家五口的生活,在我记忆里,妈妈花的每一块钱都要花在它值得的地方。因为缺钱,所以我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拥有每年一次买新衣服的机会。贫穷的生活环境和妈妈在金钱方面安排的有条不紊也慢慢影响着我。工作后,收入也慢慢多了,但是父母节俭的生活习惯和不乱用钱的消费观已经深深植根我的消费理念里了:依然相对节俭、衣服适量够用就好不会买太多、依然有储蓄的习惯。我想,这些家庭环境、父母消费观相关的一切都在变与不变中植根于我的理念里,成为我价值观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我们最初在某一方面形成的价值观受父母的影响都比较大,慢慢地,我们受学校、社会都多方面的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会得到修正、补充,最终形成我们比较完整的价值观。比如在上面的例子里,后来我发现,我们要储蓄也要学会理财、衣服除了够用还要讲求品质。
女儿小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发现她喜欢拿着大人的手机玩。后来周末两天在家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了原因所在,是因为外婆外公在照看她的时候经常拿手机看。后来跟老人推心置腹谈后,他们不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我们夫妻俩下班后也基本不看手机。慢慢地,孩子基本不碰我们的手机,即使我们需要手机办事打电话的时候她都基本不干涉。取而代之,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坚持了差不多两年了,反而形成了她爱读书的习惯。虽不识字,依然可以拿着书指着书上的图片绘声绘色的给我们讲解。有一次闺蜜给我打电话抱怨她家宝宝一直在家玩手机,不让玩就哭,我一句反问:是不是你们夫妻俩在家也是玩手机,问住了她。我把我的经历跟她说后,她说她也坚持到家不碰手机,开始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才过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孩子完全变了个人,不看手机了,爱读书了。
我想这就是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我们在生活的家庭环境里,受我们父母的价值观影响,形成了我们做事的风格和想法。父母禁止孩子做错事的事情,首先自己要远离,父母希望孩子养成怎样的习惯,首先自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以身示范。
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写道:价值观不能直接传授。孩子只会被那些他们爱戴的、尊敬的人同化,通过模仿他们,孩子们吸收了他们的价值观,并且成为孩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
孩子无形之中形成的价值观中都有父母价值观的体现,愿我们的孩子拥有比我们渴望的更正的价值观,当然前提是父母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