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字里行间”这个词语。所谓的字里行间,是自己在记录故事与情感的瞬间,也是别人在看待我的故事而回忆他自己的故事而唤起情感的瞬间。伊瑟尔曾提出“隐含读者”的概念:“隐含读者不是实际读者,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设计和希望的读者,即隐含的接受者。”字里行间始终是期待被理解的,从文字在我手中写出来开始,即使所有的字里行间都似乎是独立存在着的。
世界是无限的,是一直变化着的。一直很喜欢徐志摩翻译的威廉·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文学是反映这个世界的无限与这个世界的变化,不同的写作者对这个世界有各不相同的看法,同一个写作者在不同时候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于是文学作品也是各不相同。
文学与孤独是离不开的两个东西。对于世界,说得比较多的是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前者对我们有最直观的影响,而写作也在这现实世界之中进行的。但是,在写作和读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进入的却是人的精神世界,这是无意识的,也注定是孤独者的。写作者是孤独的,读者也是孤独的。
我一直以为,写作者和读者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一个文学作品一旦被写作者写成了之后,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作品了,而读者看了这个作品之后会想到什么事情,唤起什么情感,那都属于读者自己(与读者自身对世界的理解有关)。读者也常会看不懂写作者写的作品,然而“看不懂”是读者最真实的看法,任何真实的事情都比过分阐释更有存在的价值。
我写作大概有五六年,中间有两三年停笔了,大概是写不下去了。写不下去的时候,大多是在思考写作的意义。最开始是在博客上写的,现在回去看以前写的东西时,会觉得很青涩。不过那又如何,那是属于我那时候最真实的模样,我不喜欢去掩盖自己的弱处,因为这不真实。
这么多年了,世界还是在变化,而文字在我心里还是存在着,算是一种叫做情怀的东西,只是我不再去思考写作的意义了。渐渐地,我发现了无意义是文学的最好的存在价值。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当我们偏偏要去寻求意义的时候,我们最终会发现一无所获。写作也是如此。
渐渐地也发现,写作者、读者和世界这三者与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之间始终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也是孤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