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读《论语》96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读《论语》96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4-02-14 21:30 被阅读0次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有替公西赤的母亲请求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 结果冉有竟给了他八十石。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的是肥马驾的车辆,穿的是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周济急需而不给富人添富。”

子华,就是公西赤,前面孔子评价公西赤说过:“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公西赤有风度,擅长外交。所以孔子派他出使齐国。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公西赤要出门了,家里还有老母亲啊,妈妈在家吃什么呀?就找冉子,就是冉有,去帮他找老师要粟米,就是小米。“子曰:‘与之釜。’”孔子说,那就给他一釜吧。一釜,是六斗四升。钱穆考证说,古量是今量的一半,三斗二升,相当于一个人一个月的口粮。冉有一听,这也给得太少了,多给点吧。“曰:‘与之庾。’”孔子说,那就再加一庾吧。“庾”,二斗四升,孔子不愿意多加。“冉子与之粟五秉。”冉子看老师今天怎么了,这么吝啬,跟挤牙膏一样的,一点一点挤,还挤不出来啊。

他也就不再问老师了,自己做了主张,给了公西赤五秉。五秉是多少呢,十六斛为一秉,五秉就是八十斛,一斛是十斗,那一共就是八百斗!这么一算差距有点吓人,孔子两次只同意给八斗八升,冉子看老师好像不近人情,不可理喻,干脆自己干了,给了八百斗,多了差不多一百倍。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孔子知道冉有没理解自己的用心,也没责怪他,只是说,公西华出使齐国,乘着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他排场大着呢!他家里豪富,根本就不缺粮!还来说什么为老母亲要饭吃!我们要给人粮,要用来周济穷人,雪中送炭,干吗要给他家去锦上添花呢?

这一段的背景,大概是孔子当政为官的时候,所以才有学生公西赤到齐国去做大使,才有孔子拨给他安家口粮的问题。而学生冉有大概是在做总管一类的角色,居然“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顾老师的意见,一下子给了亲密的同学公西赤远远超过老师规定指标的安家口粮。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孔子并没有为此而大发雷霆,也没有撤职查办冉有,而只是语重心长地说:“这就是所谓“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圣人的心里是非常有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事又何尝不应作如此处理呢?

今天学习了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读《论语》9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jc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