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一种病态的人格障碍,而是弱势群体的一种内化的生存策略。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融入群体,以获得安全感及某些地位或利益。
假若将其定义为一种病态,那么恐怕大多数人国人都病了,或轻或重而已。
比如,在古代官场中,为了升迁,不得不挖空心思讨好上级。
比如,在学校家长群中,为了孩子,家长们不得不讨好老师。
比如,在物质过剩的时代,为了拿到重要订单,推销员们不得不讨好客户。
比如,在性别资源不匹配的时代,为了获得交配资源,社会底层的男性不得不努力讨好异性。
比如,在养老市场不成熟的时代,老年人为了在晚年获得子女的优待,便通过主动替子女带孩子来隐晦地讨好子女。
比如,在地缘政治中,小国为了在大国博弈中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多会选择依附讨好大国,甚至会心甘情愿地成为其附属国。
以上这些讨好行为,经年累月自然会逐渐内化为讨好型人格。毕竟,讨好型人格虽有基因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环境的塑造。因此,与其说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人格障碍,倒不如说是弱势群体在环境中进化出的一种圆滑的交际策略,是弱势群体迫不得已的生存策略之一。
但是,你能想象古今中外的哪一位皇帝或国王是讨好型人格吗?或者,你能想象寺庙中的哪一位得道高僧是讨好型人格吗?所以,弱势群体才是培育讨好型人格的温床,而强者或处于强势地位的人,以及清心寡欲的人基本上是不会成为讨好型人格的。
而由此可见,想改变那些长期内化的讨好型人格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第一、 硬实力可以改变讨好型人格;
比如,一位讨好型人格的‘矮丑穷’男性突然因为房屋拆迁,一夜之间成为了亿万富翁。常言道,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于是,那些原本他求而不得的人,反而开始趋炎附势地接近他、讨好他,甚至纷纷主动上门提亲。最终,这位‘矮丑穷’男性的讨好型人格也便会随着自身硬实力的提升而逐渐消失。
第二、 环境的变更可以改变讨好型人格;
比如,将这位讨好型人格的‘矮丑穷’男性改变环境,放到一个纺织厂,或者放到某个男性匮乏的原始部落。那么这位原本靠讨好女性才有可能讨到老婆的人,竟奇货可居的成为了宠儿,并处于了一种相对强势的地位,那么他的讨好型人格自然也会逐渐消失。
第三、 欲望的消减也可以改变讨好型人格;
当一个人变得佛系寡淡,不再在意群体的意志,也便无须用讨好换来某种安全感或某些利益时。一切便都如浮云了,一切都无所谓了,一切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了,那么他的讨好型人格自然也会逐渐消失。
而作为讨好型人格的对立面,强悍的豪猪型人格在弱势群体身上则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他们极易在群体中吃瘪碰壁。而碰的壁多了,鼻子自然就趴了,棱角也被磨圆,也就不得不学着适时地使用讨好策略了。
(作者:谁佐清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