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巨轮时代

作者: 夏洛的网 | 来源:发表于2024-03-07 06:18 被阅读0次

        那艘“巨轮”就停靠在码头,他们都叫它双体客轮,因为有两个船头,胖胖的身体,有点奇奇怪怪的,像是把两艘船硬是拼在了一起。

        我牵着妈妈的手,在候船室里等候上船。原来坐船的人还挺多的,大都大包小包的带着笨重的行李。候船室不太大,长条的木椅子排成几列,每一列的尽头有一扇小铁门。时间差不多了吧,我们等候的那扇门打开了,一位阿姨手拿着一把小剪子,在门口处,一边剪票一边放行。这是我第一次从这个路线亲近江边——走出候船室后,有几个不同的通道,标着编号。我们从其中一个带着顶棚的“水上通道“走向了“巨轮”的方向,这通道已经建在江水上面了,走在上面,如同走在桥上,两边都是江水滔滔,我觉得它更像是“廊桥”,这“廊桥”的尽头是一个不是路也不是桥,又不是船的不知道的什么东西,它在江面上晃动着,我踩上去就觉得有点不稳,心里已经开始紧张了。它和船之间用一架小梯子连接,小梯子是镂空的,低头便可以透过网眼看到灰黄色的江水层层叠叠,我觉得很神奇,有种要开始探险的神秘感。上这小梯子必须小心翼翼,走完四五级台阶,便已经登上了“巨轮”了。

        对号入座。来到了自己的位置。船上的座位是皮椅子,大约是3个人的空间吧,一组皮椅子背靠着背,于是,我的背后坐着人,我的对面也有人,和我面对着面。原来坐船是这么个坐法呀。随着汽笛鸣响,船启航了。妈妈说,这个船要开两个小时才能到吴淞码头。我也不记得我是怎么度过那次的两个小时,和之后的每次两个小时了。只记得,我不喜欢和别人面对面坐着,互相看着;不喜欢背后的人动来动去,搞得我的座位也被动来动去。我不喜欢船上闷热的感觉,也不喜欢船上可能是汽油发出的臭味。有时候浪打在船身上发出咚咚的响声,船会左右摇摆,一开始我觉得好新奇,次数多了,就觉得晕乎乎的。当旁边空着的时候,我就爬起来看外面,我们是在茫茫的江里,却几乎感觉不到船到底在不在往前行驶中。这班船是小岛出发的末班船,傍晚5点出发,所以在船上坐着坐着,天就暗下来了。船舱里就出现昏昏暗暗的灯光,我还是不喜欢。但是我唯一感到高兴的是,我要到舅公家里去啦。当船停靠在吴淞码头,当我们再次走过晃悠悠的“东西”,再次走过一个“廊桥”,坐了很久的公交车,大约在晚上9点左右吧,终于结束了赶路。

        这种双体客轮可能是那个年代最耐力的渡船。那么庞大,载着那么多人,每天用好几个两小时,在小岛和吴淞之间来了又往。

        之后我们再去海塘上玩时,看到那大轮船,便再也不觉得神秘了。那些模模糊糊的小孩童的问题,现在全部都有了答案。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开始天马行空地设想起别的——如果我们可以开车渡过这条江,如果这艘巨轮可以瞬间就到达对岸,如果我们索性坐上直升飞机,如果这里架起一座大桥……

        后来,几乎每年暑假,我们都会搭乘下午5点的这班船去市区玩几天。船上的时光不太被深刻记忆,因为每次的两小时对于小孩子来说,真的有些许无聊和漫长。人少的时候,可以躺在椅子上睡会,人多的时候,连站在椅子上看江涛都不行了。只能期盼着什么时候才能不用坐船坐那么久呢?

        听说也有气垫船,票价很贵,开得很快,我一次都没有坐过。再往后,有了车摆渡——专门有船可以载着车子过江,但是不同的路线,对岸叫做石洞口码头,时间只需要1个多小时。

        说不清楚,这个“巨轮”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消退的。不知不觉中,人们提起吴淞码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连船班也越来越少了。这宽广依旧的江面上,出现了不同的客船,有的有人,有的有车,有的既有人也有车;对岸又有新码头了——宝杨码头。客船规格多了,客船的班次也越来越多,行驶时间越来越短。这些都允许了那双体客轮渐渐停下笨重陈旧的身躯,卸下坚实沉重的责任,好比前辈们看到了后生力量的出现,可以安然退休。

        不管哪个渡船当值,它始终只是我们眼里的一道景象。我们在江边玩啊玩着,就长大了;这江浪拍啊拍着,似乎在催促我们该坐船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巨轮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oj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