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王最富有的时候
所有的财富加起来
其实比不上一朵野地里的百合花
——圣经
奶娃娃成了花脸猫
小菠萝两岁多的时候,有天早上我跑步回来,一个满脸色彩的小人儿欢呼着迎上来,要我看她的新造型。
这是怎样一张脸啊:圆溜溜的小眼被眉笔画上黑框,一边大一边小堪比熊猫;肉嘟嘟的脸上满是腮红;涂唇彩用力过猛鼻尖都是红的;大地色眼影散落在额头眉梢……
我迎面捧起这张调色盘,调侃她:“家里什么时候来了只小花喵啊?”她听了咯咯笑个不停,蹦蹦跳跳着跑开了。
哭笑不得之余,我突然意识到,爱美这件事,真是老少皆宜、童叟无异呀!
这是个以貌取人的世界
前阵子社交网络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做的一个实验:
在格鲁吉亚街头,六岁的小女孩Anano穿上品质很好的大衣和裙子,站在人潮汹涌的街头假装走失。很快,就有陌生人来关心她,纷纷停下来问她是不是走丢了,还有人为她向警察寻求帮助。
然而,当Anano换成一幅邋遢的、衣衫褴褛的流浪小女孩装扮时,没有人再驻足,甚至在Anano靠近时表现出明显的警惕和疏离。
相似的场景在餐厅上演。一开始,Anano穿着整洁的碎花衣服、束着辫子笑意盈盈地出现在餐厅,大家都和颜悦色,有人亲切地摸摸她的脸,有人友善地抱抱她。
随后,化妆师给Anano换上脏兮兮的衣服,人们不再对她报以善意和微笑,取而代之的是视而不见和嫌弃,甚至有人叫来服务员,要求把她领出餐厅。
偏见也好,经验也罢,这条视频揭示了一条不争的事实:同样一个人,在不修边幅和精心打扮时,呈现出来的是截然不同的形象气质,得到的待遇也天壤之别。
穿着得体的孩子,能通过仪态风貌传递一个信息:我是被重视和关爱的孩子,我生活在一个和谐安稳、有责任感的家庭,我有良好的家教和素质,跟我接触交流你可以很安心。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接受关于美的教育,把孩子打扮得优雅、得体一些,帮助孩子塑造更美好的形象,给孩子一张不被怜悯、接纳善意的脸。
审美是条起跑线
像小菠萝这样给自己化妆,弄得梳妆台上一片狼藉,还有一些男孩子比较容易抢别人的东西,不是因为她调皮捣蛋,而是她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开始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看、比自己的美。还有些小女孩,穿着色彩暗淡、搭配不协调的衣服,自己都会觉得不开心。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心理学上有个审美敏感期的概念。审美敏感期常发生于2.5~5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本能地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并且会执着地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打造自己。而孩子的审美标准,通常来自成人世界。
如果你的孩子习惯了不合身、不得体的邋遢穿着而浑然不觉,那将更加危险,这意味着,他爱美的天性没有被发掘,他对美的感知和判断,已经在家长的不重视和不自知中变得越来越淡漠和迟钝了。
相反,如果父母可以抓住这个时期,多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事物、景象,多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建筑之美、文学之美、艺术之美,孩子会特别容易受影响,经过不断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品位。
宝贝,你可以很美
有些家长觉得,小孩子哪懂什么美丑,不管多贵的衣服,穿几次就脏了,而且小孩子长得快,就算没穿脏没穿坏,下一季也穿不了了,多浪费呀!
我的童年,就是在没有审美的邋遢中度过的。在唯成绩论的年代,父母每天挂在嘴边的要求就是心无旁骛,只管学习。尽管从小到大成绩都不错,但他们担心我被周围人影响,时不时拿口头禅敲打我:现在正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吃好,穿衣服不要太在意,不然就没心思学习了!
我的好朋友何菁则不然。她从小就精致得体,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不管是艰苦的学生时代,还是生活优渥的现在,她很少将就,总是在能力范围内买最合适自己、品质最好的衣物。她穿的衣服,不管款式、质地还是细节,都特别协调。
受妈妈的影响,何菁的女儿两岁时就表现出惊人的审美能力。如果妈妈不在家,她会主动从自己的衣柜里选好衣服,再让奶奶帮忙穿上。陪大人逛街时,她俨然成了眼光独到的衣品师:会跟妈妈讨论长裙和腰带的搭配,为同时试衣的陌生阿姨支招,还帮我从琳琅满目的衣服中挑出最得体那件。大人纠结再三的A or B的难题,常常被她童稚的一两句关键建议破解。
完全可以想象,何菁的女儿长大以后,会是多么优雅得体、有品位的姑娘。
常常有人质疑:给孩子买那么多衣服、读那么多绘本、看那么多展览有什么用,最后衣服会变小变旧,看过的东西会慢慢忘记,何必浪费时间浪费钱。
面对这些声音,我常常笑而不语。我始终坚信,对于孩子来说,他是会逐渐长大和遗忘,但是在幼年时期描绘的生命底色、接触的美好事物不会磨灭,只会沉淀生根,帮助TA点亮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