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不迷茫才怪。
谁的青春不轻狂?我,不轻狂才怪。
青春?谁都有过;记忆?谁都留着。
那年秋天,带着零星生活费和八千多的学杂费,舍近求远,早上出发晚上到达,近十小时的大巴车,印象最深刻的是下车时站着都觉得路在往后退。
当时热门的专业是计算机,好像填上了这个专业就能前程似锦一样,而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我心想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迷茫了吧?是的,迷茫了,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做好自己不负韶华,更不负父母攒了不知多久借了不知多少的那八千多的想法油然而生。
班里和学生会的相关组织都有我的足迹,荣誉榜上大部分项目上都有我的名字,这是我的收获。时至今日,这都是我在我那“笨小孩”面前吹牛的资本,没办法,实在是没有别的可以拿得出手。
毕业聚餐那晚,我记得有些人吃着吃着就流泪了,我不记得自己当时有没有流泪,但记得跟不少到场的老师和领导喝了交杯酒,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挺搞笑的,喝交杯酒还是一位老副校长提议的。
第二天是周末,不用上课,我又在校园里遇到了这位老校长,然后边走边聊,最后干脆就在宿舍楼下走廊上坐下来,记得走上走廊有两级台阶,我们就直接坐台阶上。
前面聊了些什么我是忘记了,但有些内容还记得很清楚。
校长问:“当地科学院来学校招人,你为什么没报名申请?”
“我还不是党员。”
他马上拿出手机打给书记问了一下原因,放下手机后说:“你申请交迟了?”
是的,我虽然很早写了申请,但因为没人通知我递交申请就一直拖到第二年才交。当时真的很笨,连主动去问一下都不懂。结果是学校有五个人入党,但没有一个是我们班里的。
学校所属地方科学院的招人条件是班干部、学生会干部、计算机专业、党员,我就因为还不是党员与这单位完美擦肩而过了,最后科学院也没招到一个符合条件的人。最可笑的是当时就连再去争取一下都不懂。
我自己不懂,而当时所有认识我的老师也没跟我说过需要这些条件,应该是这单位以前没来学校招过人或者没有这么多的条件要求,校长在后面的聊天中几次表示太可惜了。
遗憾的是当时连再谈一场恋爱都没有。
拿到毕业证书的当天我就直接去了海口一家公司,到了就可以马上参加工作的。相对于当时经常在一起的其他同学,我是最早参加工作的,对工作也很满意。
读高中时,我最想当律师或武警,但实现不了,所以就想自己开一家公司,现在看当时的确是轻狂了。
当时的电脑配置是很低的,为了工作需要,我周五下班时把电脑硬盘拆下来,周末自掏往返车费回学校找老师添加软件。电话都没有提前打一个,也没想过会不会白跑一趟。
那一年的春节就是在海边听着“海哭的声音”过年的。
大概一年后,我接到家里的通知,已经给分配工作了,让我回家。对于这事我挺不上心的,记得当时的档案还是同学帮我拿去人事局存档的。
我知道家里是很希望我回家的,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工作,我犹豫、纠结了很久,公司的领导也劝我回家,至少得个安稳。
9月1日就要到岗,我8月31日才回到家里,前面的报到都不是我本人。后来,在一次活动中遇到的同批人员,我才知道原来在前面还有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挺尴尬的。
我又想起了同学曾经说过我心高气傲。的确是这样,要本领没本领,要人脉没人脉,要资源没资源的我当时就是很自以为是。
因为是在自己的家乡,老爸的要求很简单:别让他丢脸。
好吧,我就认真干一年,有机会我还是要走出去的。然而,一年之后,我走不了了,因为我想要留下来“改变”一些人。
其实在第一年的后半年,我就已经让很多人意想不到了,这不是专业的人?
第二年,我高调张扬,把自己的年少轻狂发挥到了极致,达成了所有当时设定的目标,夸下的海口实现了,也振奋了人心,先喊醒了一部分人。
然后,醒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当然,不可能有常胜的活动和不散的宴席。
虽然不值钱,但我最美最好的青春留给了我的学生们,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