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3-25 读书读人,读人读己

2019-03-25 读书读人,读人读己

作者: 一位教育行者的随想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21:28 被阅读0次


    读书读人,读人读己

    十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并跟随学习的老师有两位,一位是魏智渊,另一位是干国祥。而且我是通过读魏智渊老师的文章才知道干国祥老师的,自我知道他们的时候,二人已是一个团队,经常联袂出场,二位老师的文章风格不同,差异甚至很大。魏老师的文章总是行风流水,才气逼人;而干老师的文章则是沉稳深刻,思辨性强。然而二人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说一,从不拖泥带水,都是从自身实践出发,符合自证逻辑,都是直指问题的本质,从不渲染情绪。用时髦语评价,就是“干货”。

    二位老师的文化符码

    我自认为自己这十多年来以来,也是在不断地成长当中,而且所涉猎的范围和领域也算是比较广泛,阅读能力和反思借鉴能力也算可以,所以对阅读对象(书籍、文本、影像、图画)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尽管自己常常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自己常常无法超越自己,但“眼高”也是事实。我常常想,今天我读这位名师的文章,也许几年后,我会超越他的思想,去寻找更高的山和更远的路来为自己定航标,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有一个参照“名师”,每一段努力都会发现新的榜样。

    在知道他们二人之前,我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后来,也就是在读了他们二人的文章之后,我才知道有一种努力是真正的努力,有一种成长是真正的成长,有一种教师是真正的教师。所以,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也就变成了偶尔的选择。李镇西老师算是他二人的兄长,与他们二人同时代成长起来的名师很多,我也关注过许多,读过许多人的文章,我不管他们是哪个学科的教师,语文老师也行、数学老师也可以、地理老师也不错……我只关注他们的教育主张,说得高大一点,就是教育思想吧。有些人的文章量大质高,读了许久;有些人的文章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几篇代表篇读来着实让人敬佩,但其他文章读着读着都是老调子、老套路,几年过去了,观点没有多少进步,反而多了一些鸡汤元素,于是不得不放弃阅读。

    可是,这十多年以来,魏智渊和干国祥二位老师成了我的不变的榜样,一直是我阅读、学习、反思和实践的对象。凡二人所写的文章,我必读,且尽可能对照自己进行反思。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一直在努力,从未被超越。在我看来,他们的文章,没有一篇应景之作,也没有一篇是虚妄之言。

    二位老师的教育思想

    二位老师的文章,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可宏观论述,可微观解剖,每一篇文章,都源自深度的学习和深刻的实践,都代表着他们对自身担负使命的一种回答。他们的文章中极少谈论客观条件,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反思追问,是对自己信仰和灵魂的体察,“刀刃向内”意味着从不停留在舒适区,总是在挑战中完善自我,总是在突破中回应世界。他们二人如果坐在研究院里,都会是非常优秀的教育学者和文化作者;他们二人本可以舒服地以文载道,成就自己,本可以潇洒地著书立说,成名成家。可是,他们的与众不同就在这里,他们愿意为中国教育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愿意以一己之力,将理论深耕于教育的土壤当中,愿意在田野的劳作中创造理论和价值。他们的文章有底气,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更有对实践的深度思考。

    他们以阅读立身,古今中外,原典巨著,以啃的状态读之,以拆的方式思之,以合的方式试之。

    正如魏老师所说:“那些正确的观点,你可以从书上搬到你大脑中,再讲给别人,可是,它终究不是你的,你也无法把它变成别人的。那么,怎么把它变成你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如何让知识拥有生命?这个过程很漫长。大量的阅读汲取,敲骨吸髓般的啃读,实践中的反复操作……一些句子活起来了,一些概念活起来了,最后,再一点一点地连成片,连成结构。渐渐地,一些联结建成了,一些条件反射形成了。在一些领域,渐渐一剑封喉。”

    https://mp.weixin.qq.com/s/nvH6ot4jyC4XrwAzp-lEIw一辈子学说话

    所以,他们的文章常读常新,正如他们的人生。与其是这十多年来,我在不断地读二位老师的文章,还不如说,我在不断地观察二位老师的教育人生!从他们的身上,我体认了“教师”的身份要求,体认了“教师”的价值定位。以及,对儒家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辨识,对西方经典思想的汲取。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选择的“天命”的一种认可和接纳。

    读书读人,读人读己,有误读,也有正解,思想上要审辩,行动上则要敢于突破,唯如此,才知道何者为我、何者为他,才明白自己为何为来、因何而去,也才愿意坦然面对、知行合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25 读书读人,读人读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ri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