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出版有什么错?

作者: 爱中的棉花糖 | 来源:发表于2015-10-11 16:59 被阅读0次

作者 / 杨雅婷

前几天,领导找我吃饭聊天,我们聊了许多,聊到近一年的转型。

公司每年出版几百个品种,但是利润却没有一个公司一年出品几十本书来的有效果。加上今年中国的经济,双重压力要了我们的老命,近来活得焦躁不安。

出版这一行,为什么会低迷成样呢?曾一度不能理解,我们到底做错什么了?

全中国14亿人口,一本普通书能做到3万册的销量已经在偷笑了,就算我们有将近大半的人是务农务工人员,那另外一小半人呢?至少还有5亿人口吧。真就没有阅读习惯吗?

我看不是。早些年,中国还是很看重文化产业的。

很多人说是图书的电子阅读化给纸质出版带来了冲击,冲击是有的,但这不是全部。从另方面看,出版业的多元化是互惠互利的。并不能完全打死一片的纸质阅读者,纸质出版是文化产业,文化是一国之本,自然不会死,电子化只是多元化发展的其中一种而已,就单以图书来说,图书的创新空间也远不如此。

我想大家都不能否认《秘密花园》风靡全国的战绩吧?

将读书变成了参与,再把参与转化为一种减压的形式,当这种形式成为了一个潮流趋势。这个噱头一打出来,再经过精准的推销工作,不引人注目都难。

所以说,电子书带来的冲击是不足以打倒纸质出版的。

中国的飞速发展,劳动力的增加,同一种类产品有多个产家生产,人们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必需品,而是个性化的专属品了。

阅读前,我会习惯性先为这篇文章定一个性质,比如:公交阅读,厕所读物,睡前故事。这些是一些比较大规模的“个性化词汇”,直观的让大众看到后,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当然也就更加直接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作品,而不是大海捞针,进而也不会再把阅读当做一种压力。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近两年出版行业走到低估,但是出其不意的一些书却卖的相当好。似乎发展了一个规律,真的畅销的书,前所未有的畅销。而一般的书,因为同质化、模仿化严重,都逐渐被淘汰,再也不能糊弄两下就有几万册的销量,再也不能养活一群“普通写作者”。

写这篇总结之前,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一定会买的书是什么?问了大多数人,一种是:跟专业相关的图书,比如,身边许多平时不看小说的人,她的职业是画手,她当然会买许多画集。另一种则是:跟“其他原因”有关。

这里的“其他原因”真的非常重要,可能是因为兴趣爱好,也可能是因为听到某个人提及这本书能带给你除开阅读以外的其他“功能”,例如:涨姿势、明事理、奇闻轶事、消遣减压等等开启新世界大门的可能。

以前我们读书是为了学知识,现在我们读书是因为一种潮流一种谈资一种修养,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很可能改变你的三观。

举个栗子:昨天跟好姐妹出街,她极力跟我推荐《琅琊榜》,里面许多的梗和萌点我都无法get到,因为我并没有看过。我们很难能聊到一块,后来我们商量,我推荐她去看一部电影,我也回去看《琅琊榜》,看完后我们再坐下来聊聊。你看,谈资是需要有共同点的。看书也一样,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的书能卖的更加的好?大约“谈资”这种东西也算得上是一本书的附加价值了。

“谈资”也好,“生活态度”也好,这个栗子,只是“其他原因”中的一种而已。

我曾跟我的作者说,现代人越来越疲劳,我们进入了一个微阅读时代,写东西不要太复杂,但是要有个性,要负责。太复杂,这辈子我们看了多少教科书,谁也不想占用休息的时间去钻研复杂文化里的深层道理,相同,文学作品是不是应该要做到有个性,还要负责任?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和隐秘的事情,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安静阅读,这大约是世界上唯一一件一个人也可以做的有趣的事。加之,文学作品传播的就是一种文化和能量,拥有阅读习惯的人,更多的是在拥有“潮流”和“谈资”之上,能打开新世界大门,不一定是非常专业的学问,很可能只是一些生活上的态度等等,太多。爱情小说有爱情小说的好,社科小说有社科小说的现实,纪实文学有纪实文学的残酷。只是如何体现这其中的好,我们是不是也能如同人物的个性一样,制定属于它们自己的性格?

其实讲个性和负责任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因为有人喜欢就有人讨厌。但是固守陈旧,没有创新的纸质书出版是不可能再走上坡路的。

今天看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笔者说,中国的企业家做转型的有一半都失败了,有多少实体创业者在马云的带动下,为网店交了学费,卖出去了产品却没有带来收益。另外一半成功者,那个不是牺牲了许多“曾获得”才带来新产业转型的?曾经给自己受益的东西,很可能就是现在绑死自己的利器。

关于改革这件事,我更想再举个栗子,前些年出版业一家知名公司大幅度裁员,业界许多公司都在盛传它不行了,撑不下去了。我们并不知道的是,它在内部分割的同时,制定了一次重大改革,细分了产品线。这次大损伤并没有完全打到这个公司,它又开始崛起了。平时轻易不改,如果一定要改就要彻底。但是由于它涉及到一些相关的朋友,就不再提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更想表达是个人比较简单的总结。

在我同时兼有策划人和读者的双重身份来看,“其他原因”的重要性,我们这代人,买书的能力并不缺乏,看书的可能性也在加大,但是我越来越看重“不是必需品”的专属性以及它所能带给我的价值。

图书不是吃穿用度的东西,它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的必需品,针对不是必需品的东西,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它们一个非买不可的理由。

相关文章

  • 我们出版有什么错?

    作者 / 杨雅婷 前几天,领导找我吃饭聊天,我们聊了许多,聊到近一年的转型。 公司每年出版几百个品种,但是利润却没...

  • 2018-04-30

    我们都会错,有什么不能原谅的

  • 我们只是想活下去,有什么错?

    —— 影评《我不是药神》 我们只是想活下去,有什么错? 这部电影是国产电影难得的真实且有深度的影片...

  • 我们都会错,有什么不可原谅的

    01 高三毕业的暑假,我和莳艺约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穷游。我们把地点选在邻城的一座古镇。 莳艺是明朗爱笑的女子,和我...

  • 他有什么错?

    十五岁的男孩,因为太爱讲话,被叫了家长。 简单沟通之后 老师:在宿舍吧,太影响别的同学睡觉了。 孩妈:反正他们几个...

  • 爱有什么错

    我不爱你我有什么错 你眼角猩红灼我的心 不知怎么忧愁成了我的一双脚 两只脚再没有并列的时刻 你爱我你有什么错 你这...

  • 我有什么错

    “啪”一声响亮的巴掌声响起。“你说我为什么打你?” “我不知道”我弱弱地回答,不敢拿手去捂痛的火辣的脸。 “你不知...

  • 门当户对有什么错?

    最近几天被所谓的相亲鄙视链刷了屏。但说句真心话,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门当户对自古有之,难道现在强调精神上的对等...

  • 他们有什么错!!!

    大晚上的我写这篇文章,主要这是我第一次因为一个网剧被禁而落泪哭泣,也因为一部耽美小说而上瘾不止,更是第一次因为一位...

  • 我有什么错

    结婚了,很高兴的日子。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我就跟这人过了。他身高一米七四,中等身材,眉毛浓密而微微下挂。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出版有什么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xo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