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说“我为你好”,可你得让他高兴呀!

作者: 无表情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7-10-25 05:45 被阅读62次

18

无表情小姐日记

上周日,我顶着清晨的寒露,去参加心理所研修班的开学典礼。

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迫使我放弃一周唯二的补觉时机,浑身散发着迷茫和疲惫的气息。

典礼开始后,三位满头白发的老领导在台上兴致勃勃地讲着诸如历史沿革、师生关系等话题,台下的我已经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

大脑里面的懒惰小人打死了勤奋小人,我内心诚惶诚恐,不能第一堂课就打下睡觉的底儿啊。

快十一点的时候,伴着饥寒交迫的荒唐状态,开学典礼结束了,老师上台讲课。

空荡荡的胃,让我期待着早点下课。但当老师开始讲课,断断续续的饥饿跑到了脑后。

这是近几年来,少有内容有趣又能说到心坎儿的课。

老师讲课过程中,有两句话:

1.能力不是先天的,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形成的,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

2.你总说“我为你好,我为你好。”可是你为他好是要让他高兴啊!不然怎么能叫做“我为你好”?

深以为然。

最近网上流传个段子 “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

一方面为现在的孩子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而惊讶不已,另一方面又有些沾沾自喜,毕竟当年我妈也没陪我写过作业,让她免受心脏支架的厄运。

之前回家,听妈妈说她一个朋友家孩子,八岁左右的样子,一周要上阅读、奥数、围棋、钢琴、架子鼓等课程。

细数下来,小孩子上的课比我累计多年兴趣爱好都多。真累!

看到那个上支架的妈妈,突然觉得现在岂止小孩累,家长更累。

孩子在学校接受应试教育,放了学还要接受素质教育。

家长一面不想让孩子落下,一面对孩子的严加要求,一面在看着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抱怨“我家孩子怎么这么笨!”

可这三面本就不可分割。

凡事有因皆有果,想要一个全面发展的“厉害”孩子,当然要有一个全面发展的家长在后面助推。

可是有几个精英家长呢?抱着手机成天瘫倒在床,吃饭就定外卖,孩子小时候都是上一辈带。

孩子大点放到幼儿园养,再大点用各种补习班填塞。成绩不好就动辄打骂,说孩子笨。可是既不参与孩子的成长,又不能够以身作则,凭什么要求孩子呢?

有时候想想,以自己90后这代为起点,到00后,甚至10后的时候,中国式家长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小孩子的成长,补习班的数目也在逐渐叠加。可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暴躁,“参与”到医院。

其实是挺好玩儿的一件事。不管是十年前,或者是现在,总有很多文章将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比差距,中国孩子软弱,创造力差,外国孩子坚强,富有想象力。

为什么呢?因为知识不衡量能力,实践才能塑造能力。

前段时间有个来自国外的暖心小故事,说一个3岁的小姑娘,从小对警察有着谜之崇拜,所以很想买一套警服。可是一套警服要40美金,小孩子哪里有钱。于是这个小迷妹,让爸妈帮忙支摊子,卖起了柠檬水。

爸妈只摆起摊子,其他事情都由小姑娘自己处理。而这个3岁的孩子,在没有父母继续插手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一次售卖,毫无疑问,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买到了自己心仪的警服。

这样的孩子值得钦佩,孩子背后的父母更让人佩服。

中国的孩子3岁的时候,被碰一下,父母就要“打桌子”“打椅子”。三代同堂的话更是被贡成了家里的“小祖宗”。

在中国式家庭里,长辈们最长说的就是“你只要学习就好,其他都不用你管!”希望能用最大的框框约束孩子成为自己满意的艺术品。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妈宝男”“妈宝女”。

所以为什么好多书读得很优秀的孩子考上优秀的大学读不下去,因为只有知识,却没有生活技能。

一面希冀牛顿,一面抹杀天才。

别人家的牛顿被苹果砸了,能砸出万有引力,放在这儿“打死这个坏苹果。”

人活着,求得是个自我实现的价值。所以孩子作业写不好,创造力差的时候,第一时间把责任推诿到孩子笨和其他外在原因上。

老师那天还讲个段子:孩子在屋子写作业,你一会儿端盘水果进去,“写怎么样啦?”一会儿送杯水进去“喝点水吧,做没做完哪?”一会儿功夫进去五六次,你说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吗?

班级的笑声起起伏伏。

对着几岁的孩子不断施压,把各种补课班堆在孩子身上,是大多数家长最直观的“爱”。

“我这是为你好”,中国式家长的标准劝说,反抗的孩子少之又少。

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孩子中规中矩地成长,读不错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个稳定的国企工作,生个孩子自己帮忙带,这个孩子的一生就堪称完美了。

其实这是家长“完美”的主观臆断,却也充满了矛盾。一面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灌输“别人家孩子”,一面沾沾自喜孩子成长的步伐中规中矩。

所以别人家的小学生能研究苏轼,我们的小学生只能学1+1=2,而不会问出1+1为什么等于2的问题。

家长不断自我验证“我是对的”,插手孩子的人生“我为你好”。

可是,你总是说“我为你好”,可是你得让他高兴啊!高兴才是为他好。

对我自己而言,截至二十三岁,一直都是我父母眼中,别人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我上着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读着重点大学,缺陷就是没有一个国企的工作。

失业的半年,一天大多时间是躺在床上。挠破头也想不明白,怎么突然就变得一无是处了呢?

自己太过于随遇而安,又始终坚信着父母规划的捷径。

细想自己大学,带着对未来包分配的美好期待,各种课程只参与签到,考试也是力图蒙混过关即可。

对自己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低,以为毕业就是终点。可未曾想来了个惊天大逆转——不签约。

加入北漂大军之前,我和我妈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冷战,最终以她妥协熄火。

因为当我瘫倒在床上,看不到自己的前景的时候,模糊中想清楚几件事,就是我不要在这个三线城市呆下去了,我不能再去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更深层次,是接受不了外界“别人都签约了,都赚多少钱了,你怎么还没个正式工作”或者“只有拥有正式的工作,才能找个好人嫁了”这样义正言辞,对我的人生充满宣判的词句。

你不必背负那么多,你不必成功,你只需要安逸就好,我们养你。

这样的“安稳”生活让我恐惧。

一定要逃离,是我最后的期许。

来京一年半,与我而言,是重生的一年。有过闲散,也有过加班。没攒下什么钱,却觉得生活变得饱满。

经历着老年人的时间,早起,早睡,坚持锻炼。

偶尔画画、写作、社交。

除去上班时间,早上多起一个小时,或者晚上晚睡一个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甘之若饴”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9月21日开了自己的公众号,10月23日收获了原创标签邀请。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对自己的讨伐,还是能做点事情的。

我用前二十三年来巩固自己“好孩子”的地位,第二十四年开始“离经叛道”成为北漂,没有一眼看到头的未来,但却是我很喜欢的状态。

繁忙中找寻闲适,闲适里回归自己。

不希冀别人为我多好,多累、多苦我不后悔,因为我高兴呀!

BY 面瘫少年

无戒365天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3天

目前还在自嗨中徘徊,尴尬!

相关文章

  • 你总说“我为你好”,可你得让他高兴呀!

    18 上周日,我顶着清晨的寒露,去参加心理所研修班的开学典礼。 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迫使我放弃一周唯二的补觉时机,浑身...

  • 口口声声的爱,可你错了

    你总说你爱他,你总说我这么做是为了他好,你总说他还小,他懂什么。可你真正了解他吗?你错了,口口声声的爱,是这样伤害...

  • 【732】你要为别人改到什么时候?

    A来说你这样对他不好,你说,好,我为你而变。 B见了也来跟你说你对他不好,你说,好,我为你而改。 C、D看见说你为...

  • 第二十天 鼓励/表扬

    表扬:“我为你骄傲!”画外音:孩子做什么是为了让你骄傲,让你高兴吗?那不是他自己的人生吗?为什么总要迎合别人? 表...

  • 古风:你是人间最暖的人

    若可,让我做你额上朱砂,与你安暖相依;若可,让我为你霓裳羽衣,与你共舞缠绵;若可,让我陪你策马江湖,与你携手不离。...

  • 不想总说你的好

    不想总说你的好 文/黄影 不想总说你的好 若说岀一二三 总是担心 让你所有的好 显得很少 就像满山的...

  • 自己值钱了,才能赚到钱

    之前人们总说,要想赚到钱,你自己得先值钱 确实如此呀,你看张宏杰有知识,他懂的曾国藩的很多,然后可以卖课程,多牛逼...

  • 《昭奚旧草》有感

    (1) 有一种得偿所愿,却是如此的让人难过。我为你遮风挡雨,阴谋算计,只愿你得偿所愿。可最后的最后,我们留有了最大...

  • 只有对的人才能懂得你的好

    只有对的人才能懂得你的好,理解你的付出,珍惜你的存在! 你快乐时他跟着高兴,你不高兴时他懂得怎么样让你开心,两...

  • 你总说我好吵

     你总说我好吵, 我也觉得自己好吵: 甚至吵得有点无理取闹。 可你知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总说“我为你好”,可你得让他高兴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aa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