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千团大战”之后,互联网创业越来越盛行,各路BAT的牛人和有创意、技术的互联网人士,不断涌入互联网创业的洪流当中。
作为互联网屌丝一名,也来818这一创业事项。
---缘起
“80后”涌入社会之时,互联网出现爆发的迹象,这个群体是互联网的参与主体,他们不断的接入互联网,创造互联网的内容(UGC),进而增强了互联网的活跃度和生命属性。
国内外互联网发家致富的事件,当时不断发生,从丁磊、陈天桥、李想到马克扎克伯格,再到杰克多西,这些互联网巨富。同时,互联网不时还传出“闷声发财”的年轻人,不断刺激着新进入社会的这群人,他们也梦想着从“参与者”到“创造者”的转化。而且,互联网在中国是没有体系化的行业,大部都是从国外传入,国内技术和学术教育的环境,导致整体互联网环境当时还是接近蛮荒的境地,所以这群人,大部都是以技术参与者或者文字工作者接入的形式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
--现今
互联网整体形式和布局都已经成型,用户需求、社会创造和技术实现基本都能找到借鉴的信息。BAT的“入口”都已经行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形象,创业者都在挖掘着新的小众需求(主要是BAT等看不上的商业模式),而希望能够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然,BAT的布局不等于没有生存空间,但是中国整体互联网的环境都是相对浮躁而且很难有一定的自主性,只要有了一定的发展迹象,总会有资本的接入,进而丧失一定或全部的话语权。
总的来说,互联网仍然是创业机会最大的行业,因为没有特别明显的进入壁垒,有产品创意、技术实现,然后通过互联网各种“免费”的形式去获取用户,然后去让用户转化收益即可。
流程简单,但用户是否认同这份需求,流量是否大部分留存,最终转化率能有多少都是很大而且很难的过程。
想法:
互联网创业,以需求为基准,以现金为目标--一切不以金钱为目的的创业都是刷流氓。
- 如果是以钱为基准的O2O或是电子商务为业务的产品,不惜一切提升实体服务、站点用户体验,获取大量的流量,提高转化率。
- 如果是以用户为基准的前期目标的产品,所有需求验证完成后,即做两手准备:自运营资金周期同创业目标验证确认,实现一期目标即做最优化打算,建议用户基准化产品小团队,可以适当接相关外包工作维持公司运转;如果以资本运转为基准,希望能够保存核心团队的自主性。
创业者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创业,不要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失业。
祝福互联网创业者在创业的路上一路走好,记得自己的理想。
以上,并非个人战略思想,仅仅作为思维记录用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