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
北魏郡姓以后、薛端及东魏、西魏官职设置考略

北魏郡姓以后、薛端及东魏、西魏官职设置考略

作者: 薛崔愿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09:49 被阅读187次

据《周书》卷三十五《薛端传》记载,西魏大统中,薛端为吏部郎中,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赏升擢之。每启太祖曰: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苟非其人,不如旷职。太祖深然之。

另据《北史》记载,薛端,字仁直,薛辨的六世孙,薛洪隆曾孙,东魏大丞相府户曹参军,吏部侍郎、尚书,骠骑大将军,蔡州、基州刺史,封文城郡公,薛端于北魏大统十六年升尚书左丞,掌选事,进授吏部尚书,赐姓宇文氏。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记述:薛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北朝时期,薛氏五品以上人数共47人,而此时的河东闻喜裴氏为46人,河东解县柳氏20人,由此可见,薛氏在当时的政权中分量之重。

当时仕于北周政权的除任骠骑大将军的薛端外,还有开府仪同大将军薛胄、渭南太守薛琰、新丰令薛睿、鄯州刺史薛温,京兆尹、博平公薛善、骠骑大将军薛慎、仪同大将军、清水郡守薛明、泾州刺史薛回、陇州刺史薛慕、北周帅都督薛世雄等。

中国自汉魏以来,高门士族都是政治舞台上的主角,无论在西北边陲还是江南水乡,士族不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把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成为地主、官僚、乡绅三位一体。作为自西蜀迁入河东势力的薛氏当时要想获得生存,必然会与各民族政权之间发生关系,这也是薛氏当时生存的政治大环境。

据《新唐书》卷一九九《柳冲传》载柳芳论氏族曰:江左定氏族,凡郡上姓第一,则为右姓;太和以郡四姓为右姓;齐浮图昙刚《类例》凡甲门为右姓;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为右姓。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其信可与也;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智可与也;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其达可与也;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其泰可与也。 柳芳所称“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为右姓”,当是在宇文泰评定关陇“豪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非偶然。

北魏势微以后,分裂为东、西魏,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的官位分为两途。

东魏、北齐继承了北魏的官名职位,州与县都设置了中正。西魏、北周则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西魏、北周时期,尽管当朝执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九品中正制并没有废除,它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

除此之外,西魏、北周时期尚有门荫制度、州郡县世袭制等等,从而构成西魏、北周时期颇具门第色彩的选举任官体制。 依据史传,西魏、北周时期,九品中正制依然是沿袭北魏之旧,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  系统。中央系统的中正组织分为州、郡两级,即州设大中正,郡设中正。地方系统的中正组织则分为州、郡、县三级,即州置州都,郡县分别设置中正。中央系统的州、郡中正多以在职朝官兼任,无品秩,职掌品第人物,为吏部铨选提供依据。地方系统的州都及郡、县中正则由地方长官辟任,为地方政府属佐,职掌品评人才,为地方官府辟用僚吏提供依据。

毫无疑问,在西魏大统年间,门资限制较之东魏、北齐略显宽松,这对于吸收贤能之士参与到西魏政权中来,借以加强鲜卑勋贵与汉族门阀的统治无疑是有利的。但是,也应看到,尽管西魏统治者颁布了《六条诏书》,但九品中正制仍在继续实行。自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就为高门大族所垄断,是维护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

西魏、北周时期,门阀势力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又续有发展。加之西魏、北周的开国功臣多是关陇士族,他们既是世代冠冕的高门华阀,又是执掌权柄的当朝权贵。所以,无论从维护其家族利益还是巩固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考虑,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世代享有的政治特权。正是基于门阀势力存在的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以九品中正制为主体的选官制度不可能发生真正的变革,也无法彻底根除其自身的种种弊端。因此,这一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也必然代表着门阀士族的根本利益,并在维护他们的仕宦特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使门阀土族依旧把持着地方选举。

西魏、北周时期,中正一职仍被高门大族所垄断。如博陵崔氏、弘农杨氏、河东薛氏均以朝廷高官兼领州郡中正之职。其他著名士族如河内司马裔,河东薛端、陇西辛威以及当朝新贵泉元礼、泉仲遵、豆卢宁、宇文盛、阎庆等,亦皆担任州郡中正,掌控着地方选举。北周时期,随着以关陇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势力的发展,崇尚冠冕之风日渐盛行,整个社会的门阀观念也日益浓重。

诚如柳芳所说,“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尤其是随着府兵制的建立与发展,一个以关陇汉族士族与鲜卑勋贵为主体的关陇集团业已形成。

关陇集团一向崇尚武功,即使是汉族士族如韦瑱、薛端、韦祐、辛庆之、辛威、裴果、裴侠、梁昕、梁士彦等人,也多是文武兼资,具有北方豪强的雄键之风,故史载“时周室尚武,贵游子弟咸以相矜”。正是由于关陇集团势力的不断发展,为周武帝建德中编撰关陇士族谱牒,即“以四海通望为右姓”奠定了基础。

《隋书·经籍志》所说的“四海大姓”意在表明这些关陇士族的门第之高已经超越了一州一郡的范围。而确定“四海通望”的标准,应与北魏定姓族时大体相似,即主要取决于祖上官爵和当朝位望,以二者平衡,决定是否可以入“右姓”。

西魏宇文泰评选当州首望以及周武帝建德中编写关陇士族谱牒,以四海通望为右姓,州郡中正是否参与其间,因史书缺载,现已难考其详。

北魏太和中定姓族,包括评定代人姓族、汉族四姓以及地方上的族望、民望,孝文帝就曾访定于州郡中正,让州郡中正主持定姓族之事。宣武帝时孙绍即说:中正卖望于下里,主按舞笔于上台。中正卖望是说中正在评定姓族时贪图贿赂,徇私舞弊,上台是指尚书省,亦即尚书台。

故,唐人柳芳论氏族谓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北齐书》《北周六典》《周书》《北史》《通典》《经籍志》《资治通鉴》《四库全书》。

相关文章

  • 北魏郡姓以后、薛端及东魏、西魏官职设置考略

    据《周书》卷三十五《薛端传》记载,西魏大统中,薛端为吏部郎中,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赏升擢...

  • 12月陪伴营‖北周灭齐统一北方

    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以后,东魏仗着自己力量强大,总想找机会消灭西魏。东魏武定元年(543年),高欢率领的东魏军和宇...

  • 北魏分裂东魏西魏

    北魏孝武帝元修由于不满高欢的处处打压,想联络驻扎关陇的贺拔岳来攻打高欢。结果高欢策反了侯莫陈悦,将贺拔岳刺杀。 好...

  • 东、西魏大交锋——六王三川,鏖兵沙苑 | 历史漫画铺

    公元534年,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东、西魏分别由两位旷世枭杰坐镇: 东魏·高欢, 西魏·宇文泰。 两魏之间数...

  • 阿城:佛教造像的高峰——北齐

    北魏在公元534到535年分裂成东魏与西魏,东魏佛教造像在造型上继承北魏。公元550年北齐取代东魏,高洋成为皇帝。...

  • 铜板城品牌故事

    铜板城品牌故事 535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称帝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宇文泰掌西魏管军政大权。西魏建立之初,东魏高欢...

  • 李氏

    东魏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高欢为东魏权臣 ,高欢之子高澄、高洋。后来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建立...

  • 杨坚篡位建立短命的隋朝

    孝文帝之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国家。但是东魏和西魏又被北齐与北周取代。公元561年,宇文邕继了北周帝位,史称...

  • 解读养老改革方案——从宇文泰大战高欢说起

    524年,北魏由于六镇之乱,分为东魏西魏。东魏皇帝高欢和西魏的宇文泰实行不同的政治策略,高欢用鲜卑人打仗,让汉人耕...

  • 中国历代王朝之第一印象(下)

    南北朝并立 北朝 前秦衰落后,北魏统一北方,后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权臣宇文泰把持朝政,后建立北周;东魏由权臣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魏郡姓以后、薛端及东魏、西魏官职设置考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bn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