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的时候,就给自己制订了一项读书计划:一年读300本书,并且写下读书笔记,然而一年过去了,计划出了点纰漏,并没有完成。不过读书数量都不是重点,这次的总结重点放在读书的不得法之上。
一、总结
一年读了257本,已经不少了,与以前相比,获取图书资源更为便捷,也因为工作的关系,能够接触到出版社刚寄过来的新书,那种新书拆封的感觉可不要太棒。
自己有个习惯,就是把自己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都在豆瓣上标记一下,然后用阅读DNA网页自动抓取上面的数据,出现的页面,这一年的阅读成果一目了然,现在“阅读DNA”不行了,在万能的知乎提醒下,上了一个叫“Reading Taste”的网站,然后导出了这个表格。
2015年的学习记录如下:
读书:257本。
平均1.42天读一本书。
标签中“历史”和“日本”最多,正如同事形容我的“宅基腐和历史通”有机结合。
真正的好书,肯定印象深刻,虽然读了这么点书,但绝大部分都是快餐、鸡汤、豆瓣红人的书,营养性嘛,值得怀疑。这些东西都不表,就表一表这一年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好书吧。
1、《褚时健传》
褚时健传这本书,最近有点火,逛了几家书店和电商,这本书都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拿来看看,作者的叙事风格也就那样,说的好听叫平和。
读完,这个感觉就是中国的企业家多么地不容易,在中国社会复杂的关系网中纵横驰骋,稍不留心就会像褚时健老先生1990年代的下场。
再看看知乎上对于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评论,还是那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不易”。
2、《最好的告别》
s28355811[1].jpg作者是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医疗顾问,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他用身边的一个个真实案例和详实的数据,拷问了现代医疗体系。
怎样才能让人有尊严且无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是作者留给读者的问题,作者貌似也有了答案:停止过度医疗,让人在这世界最后的时光,与自己珍视的人或环境在一起。
3、《中国是部金融史》上下两册。
![中国是部金融史].jpg](http:https://img.haomeiwen.com/i138346/737ea342fcd6720f.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作者陈雨露,是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现在听消息说,是央行副行长。自然这两本书的质量是不容担心的。
从金融史看待历史,与从道德角度看待历史,所得到的结论是如此截然不同。
4、《秦谜》
秦谜.jpg这本书,如果不是《罗辑思维》的推荐,估计如我演练那需要更晚的时间,说实话,真好看,也够开脑洞,这就够了。
5、《浪潮之巅》
浪潮之巅.jpg2015年断断续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本垂涎已久的书读了,总之,好看。读了这本书之后,再看互联网和科技类的书籍和新闻,就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读书速度和理解力更快了。
6、《雨月物语》与《奇谈·怪谭》
雨月物语jpg
两本书,从大类上来说都属于日本的志怪小说,然而一个是江户时代的,一个是小泉八云的,不过两本书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幽静的日本风土。和风气息十足,二故事本身也很好看,有的故事会让人不禁莞尔一笑。
7、《饥饿的盛世》
![饥饿的盛世].jpg](http:https://img.haomeiwen.com/i138346/5f5c8828b302b761.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一向很喜欢张宏杰先生写的历史类书籍,他笔下的历史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同样给人许多启发。
二、遗憾
遗憾有几点:
1、读书不成系统
这是我深以为憾的,读书不成系统,这可要了命了,知识有系统才有力量,才有解释力。这下好了,丢了读研期间培养的系统性读书习惯,这是新的一年,要深以为鉴的。
2、各种书不能有机结合
2015年读的那些鸡汤书就算了,而有干货的书籍,却不能结合起来,解释现实现象,为我所用,这样一年读书算什么?
我深刻认同,读书就是为了解决当下自己的关切,无论是自己的困境,还是自己对社会的不解,如果从书中得到启发,却不能运用,那读书就是死的。
网友评论
个人建议你可以按主题进行阅读,或者搜集某位作者的作品进行阅读,这样可能会收获会更多些。